許多初學者會本能地彈奏下彈力跳音,而不會彈奏反彈力跳音。專業音樂院校音樂教育專業65%的學生都不知道遇到的跳音什么時候用反彈力什么時候用下彈力奏法,怎樣確定用呢?一般的規律是:
一.反彈力斷奏多用于相對孤立的或相連不太緊密的斷奏。因為反彈力斷奏彈起后手在空中要有回落的時間,如果音與音之間太過密集就來不及有充分時間與下一音很好的連接。所以,當音符比較密集或者是節奏很快的情況下,多半是用下彈力斷奏。
二.下彈力斷奏一般不用強奏。在遇到單音時用下彈力斷奏比較好奏出強音,可是一旦遇到雙音與和弦,我們一般都用反彈力斷奏。因為這樣貼鍵用力再跳起,可以使我們的演奏聲音聽起來整齊有力,不容易松散。如果是用下彈力奏法,手是從高處落下去,容易有“打”或“砸”的感覺,而且聲音也不結實。
(二)按主要動作部位分類----手指斷奏、手腕和手臂斷奏
手指斷奏是一種類似快速重復的觸鍵法。彈奏時不讓手指垂直地落在琴鍵上,而是讓指尖作一種好象從琴鍵上拂去一個污點似的動作,快速地將手指收攏。手臂決不參與任何動作。
手指斷奏的要領:
手指斷奏要求指掌關節上、下動作敏捷,有爆發力,手指快速下鍵后,力量集中于指尖,手指一經觸鍵即迅速彈離鍵盤。以手指、掌關節動作為主彈奏的手指跳音,不只是手指和掌關節運動,還必須借助手指以外的重量,少不了掌、腕的配合。但是很多初學者容易把手指斷奏的要領錯誤地理解為手指是唯一運動部位,這點在第三部分斷奏的常見演奏缺點中有進一步說明。
手指斷奏宜于力度弱而速度快的連續性單音跳音或同音反復。貝多芬奏鳴曲OP.31第三樂章(scherzo),以精靈飛舞般的左手16分音符手指斷奏貫穿全曲。觸鍵要求輕、短,但音實而不虛,節奏準確,音色均勻。李斯特的《夜鶯》也是手指斷奏練習的好曲目。
手腕斷奏是手腕獨立動作的快速上下運動。由于手臂保持平穩狀態,單由手腕上下運動,所以動作較輕快靈敏,手腕斷奏應用于速度較快,力度弱或較弱的集中而有彈性的連續性單音、雙音或和弦跳音。手腕斷奏,由腕發力,以手腕關節為樞紐上下運動。通過腕關節放松而有彈性地上、下動作,加上手指的彈跳力加以完成。這種手腕的動作我們可比喻為雞啄米動作。整個手部好像是雞頭,手指尖好像是雞嘴,而手腕的動作好像是雞頭后面脖子部分的動作。當雞啄米時,動作是很快的,力量集中到雞嘴是很集中而有彈性的,一觸即回的。
要讓學生練習這種手腕斷奏前,我們可以把整個前臂放在桌面上來體會。前臂是指從手臂到手肘的這一段,放松地置于桌面上不動,這時讓手部作拍皮球的動作。此時手掌處于拱形,手指尖觸及桌面,這樣反復地上下動作。實際上動作的關節是手腕,由于手臂是不動的,所以可明確地意識并體會到手腕的主動。手腕斷奏用來彈奏較輕快但較手指斷奏有力的單音、雙音與和弦。車爾尼練習曲OP.849,NO.28,豪放的旋律由左手奏出,具有進行特征的和弦跳音用右手手腕斷奏。莫什科夫斯基鋼琴奏鳴曲OP.547和萊蒙鋼琴練習曲NO.49都是練習手腕斷奏的曲目之一。
手腕斷奏的演奏要領是:
手掌一定要保持穩定的拱形手,手指要擺好觸鍵時的形態,在準備、觸鍵和跳起的三個過程中都要保持不變。而在彈奏雙音的連續跳音時更是要持續保持手形。此時的手腕、手臂和手掌肌肉應比平時演奏更緊張一些,便于控制雙音的整齊度、力度和和下鍵的準確性,但又不能過度緊張。
手臂斷奏(有些區分較細的還可分為小臂斷奏和大臂斷奏) 相對而言,手臂斷奏一般彈奏力度較大的跳音或和弦跳音。手臂斷奏的動作與斷奏法相同,但要求下鍵速度更快,發音短促、輕巧、富有彈性。當音符進行不快,而要求跳音有一定強度、深度時,可以讓前臂參與跳音彈奏。可是,手臂斷奏并非不能弱奏。弱奏而又有手臂參與的斷奏,將聽到一種弱而不虛浮的聲音。
740)this.width=740"> 納格拉,清代史籍中稱哪噶喇、奴古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棰擊膜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