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三個月的2014年CCTV鋼琴小提琴大賽落下帷幕,各獎項已經塵埃落定。同往屆相比,今年首次增加了業余組的比賽,而專業組的選手水平比往年更高、競爭更激烈、比賽的看點更多。比賽結束前,“誰是黑馬?誰將奪冠?”一度成為廣大音樂愛好者與電視觀眾熱議的話題。
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專業評委的看法和普通觀眾還是有不少差異。
評委關注:把觀眾帶入故事中
英國北方皇家音樂學院弦樂系主任喬·科爾女士擔任2014年CCTV小提琴大賽專業組中成人組的評委,她認為,選手的整體水平很高,這些選手都很有天分,尤其是一些只有十六、七歲的年輕人表現很出色。
“每位選手都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有些選手比較成熟,有些選手由于參賽經驗不足還比較緊張,但是相信他們在一、兩年之后也會變得成熟。我覺得這次大賽把這些年齡差距比較大的選手安排在一起比賽很有意思。”給喬·科爾教授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3號選手何樞聰,“當我聽他演奏圣桑的《圓舞曲式的練習曲op.52 No.6》時,我甚至忘掉了這是在比賽現場,忘掉了周圍的一切,完全和他一起沉浸在優美的音樂之中;另外,5號選手那位年輕姑娘,她的精神面貌很飽滿,給人以很專業的感覺,她進入角色很快。”
喬·科爾教授說,對于選手的表現她最關注的要素有三點:首先是音準,這是最基礎的;然后是節奏感;還有選手投入的程度,就是說,選手要把曲子所要表達的情緒、情感以及個性很好地表現出來,因為最終大家要聽的是故事,選手一定要把觀眾完全帶入故事中。
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室內樂教研室主任陳允擔任此次小提琴比賽青少年專業組的評委,他介紹,這次青少年專業組獲得前三名的選手水平比往屆要高。“每位評委當然會各有所好,但是,專業比賽中評分標準還是比較靠近的,我個人認為,得高分需要有很好的技術基礎,加上對演奏作品風格有很好的理解與詮釋,另外還要看舞臺表演的發揮。”
曲目選擇:進入狀態要迅速
喬·科爾教授說,專業組的選手每人只有5分鐘的時間,選手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狀態、迅速地讓評委與觀眾對其形成印象,這是比較難的,但同時也是公平的,因為每個選手都只有那么短的時間。
她分析,選擇合適的曲目非常關鍵——如果選擇貝多芬、莫扎特的艱深的作品是很難做到這點的,相對來說,法國作曲家圣桑的作品就比較合適,例如《引子與幻想回旋曲》,引子是具有濃郁西班牙風格的音調,引子之后是節奏感很強的回旋曲主題,它很容易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她認為,從曲目安排來說,一首必選曲目、一首自選曲目還是比較科學,因為這是比賽,如果大家選擇的都是完全不同的曲子就不具有可比性。比如,有位選手選擇皮亞佐拉的作品,演奏得很好,但是這和別的選手選擇的曲子太不一樣了,不具有可比性,令評委不容易對其進行比較、評判。
現場發揮:必須頂住壓力
“電視現場直播是很多年輕人沒有過的經歷,從舞臺音響、燈光、觀眾和現場各種攝像機的移動,對于演奏者來說都會有影響。不過,別看選手們年紀不大,一般都已經有十來年的學習經歷,大多也有過舞臺演奏經驗,有不少選手發揮得不錯。”陳允認為,作為表演者,必須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調整好在舞臺上演奏的情緒,要將電視現場直播看作自我鍛煉的好機會,積極面對。
喬·科爾教授曾在很多國際音樂賽事中擔任評委,她表示,“CCTV的直播很真實、沒有剪輯,作為一位音樂家就應該接受這種真實。如果你緊張,觀眾就會很同情你,但是,這不是應該傳遞給觀眾的。作為演奏者,不要緊皺眉頭,不要一直想著這是比賽,應該將樂曲本身所要表達的東西傳遞給觀眾。”她建議,選手上臺前對鋼琴伴奏的聲部要事先熟悉;上臺時注意呼吸不要亂、要非常專注,最重要的是自我享受、融入音樂之中,這樣才會感染別人。“其實,無論有多少人在看你的表演,這也不過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段,想想這點,就無須緊張了。”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