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間奏部分與伴奏部分的對比與統一
歌曲進行中,在歌聲暫時停止的地方由鋼琴來演奏的音樂片段稱之為間奏。間奏在歌曲結構中起著對歌曲音樂形象、思想情感銜接、發展過度與轉換,特別是對音樂內容的補充和音樂結構的完整起著舉足輕重地作用。在音樂內容與形象發生對比變化時,如果沒有間奏部分的參與是無法順利完成音樂的轉換與過度的。(本節中所說的間奏是樂段與樂段之間的間奏,而不是指樂句、樂節或動機之間的間奏)
兩個樂段之間的間奏通常在對比較為明顯的結構之間,起到承接上一樂段樂思及轉換下一樂段樂思的作用。像節奏、節拍、速度、力度進行對比,調式調性的轉換,音樂形象、內容發生改變時都在作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上一樂段與下一樂段在結構中保持統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情歌》(選自歌劇《蒼原》)中的一段體現節奏、節拍轉換的間奏(見例2)。例2中不僅伴奏織體發生了明顯變化,調性、節拍、情緒……都發生了巨大轉變。
例2:
間奏的作用在于承上啟下,演唱者暫時停下了,而音樂還在繼續,這時伴奏者的演奏要從“烘托者”重新變為“獨奏者”,這部分的演奏效果直接關系到下一部分演唱者的情緒。前奏中講究的歌唱性、樂句線條、激情等,同樣要在間奏中體現,這樣才不至于使聽眾因歌唱的中斷和演奏的乏味而走神,也不會使演唱者因為停頓而松懈。間奏過后的伴奏部分通常是兩種情況:一種是間奏過后仍是歌唱抒情平穩的部分,這時伴奏不用過多作處理,跟著歌唱情緒即可,另一種是間奏過后是歌曲的髙潮,這需要伴奏者對演唱者做積極的烘托,推著演唱者走。
3、尾奏部分與伴奏部分的統一
在歌曲的主旋律結束后,鋼琴伴奏繼續演奏的音樂片段稱為尾奏。尾奏在整個歌曲結構中使歌曲的主題更加突出并得到升華。尾奏是關系到整個歌曲作品是否完整的重要環節,起到統一整曲樂思的作用,與伴奏部分保持統一。
一個好的結尾能給人以完整圓滿的感覺,使人得到藝術的滿足,因而尾奏的演奏要非常注意,由于這時演唱者已經唱完,聽眾、包括伴奏者本人從精神上都很容易松懈,造成草率結束音樂的結果,實際上這樣就會破壞音樂的完整性,讓聽眾覺得索然無味。筆者認為,只要音樂還沒有結束,無論演唱者還是伴奏者仍然要全身心投入,特別是在一些詠嘆調中,歌唱旋律多在高音結束,這時作為伴奏者要積極烘托演唱者,為演唱者“助威”,將演唱者未盡的“情”繼續發揮下去,用你的音樂吸引聽眾,直到樂曲真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