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于民族聲樂學習
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不斷完善個人素質。馬老師說:"我在給學生布置作品的時候,不是急著馬上讓他們去唱,而是首先要做好案頭工作,要去了解分析作者、作品的背景,要表現的情感,作品的曲式、內容的分析,基本上在框架上學會歌唱處理。去研究作品的風格特點,去了解它的民族語言,民族表演的形式,包括它的身段,咬字多要講究。^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案頭工作的要求會為技能操作的準確性打下基礎,綜合的技能練習不斷完善個人素質。這種通過自主地對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解決、實踐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歸納思維及創造能力,使他們懂得學習、善于學習、有繼續學習的要求、能力和習慣,學會積累和運用有價值的知識。讓學生真正達到唱聲音、唱情感、唱文化、唱個性。
(四) 于民族聲樂創作
民族聲樂作品創作與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是共同發展、并存共生的, 新的創作作品可以促進民族聲樂的發展;民族聲樂的發展又可以帶動創作的繁榮。我國民族聲樂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結果,民族的進步和發展也要求民族聲樂應不斷地深入、發展和創新。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元素,為我國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堅持文化價值觀、堅持科學訓練、堅持"與市場接軌"、堅持演唱風格多樣化、個性化的聲樂教學理念,會促進我們民族聲樂作品的創作,使作品能"夠滿足民族聲樂技術層面、風格多樣層面的不同需求,符合中華文化傳統審美、國人欣賞習慣、中華文化價值取向等諸多標準;能夠表達、反映、歌頌時代精神"的作品。
(五)于人民群眾
執行這樣的教學理念,勢必會培養出風格特點多樣化的歌唱家,擴大觀眾面,加強民族聲樂的普及性,提髙觀眾的審美情趣與文化價值取向。
聲樂是音樂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種類,因和文學的結合以及人體即是音源這兩點原因,聲樂所起的社會作用或所實現的社會功能比其他的種類更直接、更快捷,所影響的地域面積和聽眾數量更為寬廣、巨大,因此奠定了它在音樂藝術中的獨特的地位。特別是民族聲樂藝術,它繼承了傳統民族唱法的精髓,它根植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具有親切的鄉土性而廣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影響更為巨大。民族聲樂表演藝術正帶著獨特的風格韻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更大化地拓展觀眾群。
馬秋華的教學理念,既體現了她根植于民族土壤的文化與對中外聲樂文化的有機結合,更體現了她極大的文化包容度和髙遠的藝術見解力。符合中國國情,與時俱進。這既是對前輩們創立的中國民族聲樂教學的進一步完善,也進一步拓展了中國民族聲樂教學思路、方式,為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方向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從教學理論層面研究她的教學理念對更新我們民族聲樂教學思想、觀念有重要意義。當然,作為表演藝術,更需要從技能教學操作方面去研究、學習。共同為繁榮我們民族聲樂事業而努力! (編輯/石磊)
第五屆全國民族聲樂論壇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