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需要提出的是,由于"舞蹈形體訓練"課的重要性和聲樂表演教學內容及藝術風格多元性等問題,決定了 "舞蹈形體訓練"課的教學范圍應與之相配套。如果從嚴謹的學科設置來著眼的話,應進一步加強對"舞蹈形體訓練"課教學重要性的認識,若能將授課時間相應的增加,并適量的增設舞蹈賞析課程,如中外經典舞劇片段、經典舞蹈劇目等,從而使學生開闊視野,提高自身審美能力、鑒賞能力。那么,舞蹈形體課預期的構想將不再遙不可及,否則學生們對這門課程只能處于"萌芽狀態"。因此筆者認為,為了達到與實際教學相適應的負載量,科聲樂表演專業就應從大學一年級開設此課,而在其后的各個學期、學年,再逐步進行階段性、逐級性的教學與考核,到了大學四年級畢業時,應以載歌載舞的成品型歌舞表演組合,或部分經典歌劇戲曲片段作為學生最終畢業考試的主要內容之一,并以此來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只有這樣"舞蹈形體訓練"課在聲樂表演專業中的實際意義才能真正的反映出來,從而才能盡善盡美地表現聲樂表演中光彩奪目的完美境界。
結語:
綜上所述,在21世紀開始之際,新的時代、新的思潮和新的觀念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決定于我們能否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能突破傳統的束縛,從而向未來發起挑戰。當今對于藝術人才的評價標準日益更新,因而培養具有"三位一體"綜合性能力的聲樂表演人才,已經是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課題。鑒于此,本文通過對高等藝術院校聲樂表演專業中的"舞蹈形體訓練"課的認識、作用、目的性和重要性的闡述,以及這一門課程的教學大綱與教材建設提出一些建議和構想,其立意是想通過本文來修正舞蹈形體這門學科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力求從聲樂表演藝術形態本源的角度出發,還聲樂表演藝術一個本來面目。
參考文獻:
① 《辭海》(藝術分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2月第1版。
② 《藝術概論》,孫美蘭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
③ 《藝術概論》,周星主編,北京郵電大學出雌,2001年6月第1版.
(編輯/石磊)
第五屆全國民族聲樂論壇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