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揚琴演奏中發音問題的剖析,對揚琴的基本音色、訓練方法、音色聽覺等方面進行探討,并詳細闡述了揚琴的發音訓練,從而得到全面的掌握和運用各種技巧,發揮揚琴演奏的魅力。
關鍵詞:揚琴演奏;方法;發音
揚琴在不同演奏者手里表現出來的音色效果往往不同,甚至差別很大。產生出不同音色效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揚琴演奏中的發音問題。
任何樂器在演奏中都存在著一個音色問題,而且,只要樂器發出聲音,音色問題就隨之而來。這里所指的音色不是由于發音體的性質、形狀與泛音的不同所產生的自然屬性的音色,而是指演奏者以不同的演奏方法演奏樂器所產生的音色問題。
那么,什么是揚琴的正確發音及最佳音色?如何訓練?筆者從下幾個方面討論揚琴的發音及訓練。
一、揚琴發音的基本音色
1.揚琴的發音
揚琴是擊弦樂器,演奏時用兩根琴竹彈擊琴弦,通過琴碼的傳遞,引起琴面和共鳴腔體的震動而發音。可以說是一個音一個點,由無數個點形成旋律線,如果點不集中、散而飄就形成不了旋律線,也就沒有音樂語言,糊涂一片。
2.揚琴的音色
揚琴的音色清脆明亮、圓潤飽滿、悠揚悅耳;有顆粒性和穿透力;音質和色彩多樣化,層次感好;它明亮而寬廣,純凈而不干枯,強而不躁、弱而不虛;給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使人得以美的享受。
揚琴有豐富的演奏技巧和表現手法,各種技法都能表現出不同的音色。如:單音清脆明亮,常以表現輕快活潑的樂段;雙音飽滿有力,氣勢宏大,常以表現和烘托音樂情緒;輪音如涓涓流水、潺潺不止,常表現歌唱性旋律;反竹和撥弦清新悠揚;滑撥強如波濤洶涌、弱似溪流小溪……在演奏中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這些演奏技巧和表現手法,可以使音樂形象更加鮮明。
二、揚琴發音的基本訓練
1.揚琴的演奏方法
演奏姿勢,坐椅的高度要合適,因身高而選擇,坐在椅子的一半處,身體稍稍前傾;琴面向里傾斜,里側以齊腰為適中,琴面稍偏高;上身端正,上臂自然下垂,下臂自然前伸;兩腳相距肩寬,左腳稍前,右腳偏后,平放地上,這樣才能使全身前后左右用力得當,以保持身體的平衡。演奏時兩手腕呈平行狀,避免形成“內八字”或“外八字”,只有在兩手同時演奏高音碼時,由于左手要讓右手,左右手才可呈“人字”狀。
持竹是揚琴演奏中的重要環節。常用“三指持竹法”,就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持竹,這種持竹方法是:手呈半圓形空拳狀,將琴竹柄(約琴竹全長五分之一處)放在食指第一關節線處(從指尖到指根)與中指第一、第二關節的指肚上(注意強調貼住中指),大指自然下壓琴竹,大指與琴竹形成一直線。無名指與小指自然彎曲向掌心回攏。琴竹柄不能緊貼大指肌,它會造成中指脫離琴竹柄,影響發音質量。這里要注意大指與食指不要把琴竹捏的過緊,但過松無力的持竹也是錯誤的,食指與中指之間要保留一定的空隙,以保持中指的獨立靈活。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琴竹,從而能夠有效地保證正確的擊弦和發音,無論是強奏還是弱奏、快奏還是慢奏都能得心應手,做到發揮自如、從容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