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抓住頭尾
所謂頭尾,是指樂曲演奏開始的第~弓及演奏結束的最后一弓。萬事開頭難,也不能虎頭蛇尾。演奏~首樂曲就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抓住頭尾,就是在訓練中重視訓練好一頭二尾。頭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演奏者演奏樂曲的第一弓,是觀眾的第一印象,而這一弓就可能決定著全曲的成敗。內行人憑這一弓,大致就能對其演奏的水平做出一個鑒定,而更重要的是,它決定著聽眾在欣賞整個演奏過程中的心理。可以說第一弓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對整個樂曲的演奏水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第一弓的演奏,如能出奇不意、引人人勝,。像獅子滾繡球一樣將聽眾牢牢地抓住,利用神妙的藝術手段,調動起觀眾的感情,才真正發揮了頭的功能作用。演奏樂曲結尾的好壞,決定著整個樂曲藝術創造的完美程度。如果全曲的演奏創造都很好,其中結尾也很完整,就會給聽眾以完美的享受。如果結尾不好,那就會給聽眾以不滿足及遺憾之感,從而影響了全曲的蘆術效果。
7.從繁到簡
是指訓練過程而言。開始訓練一首樂曲,總是先從一個個具體的音符及一項項具體的技術來著手,然后根據樂曲的內容要求,將它們連貫起來熟練之,然后再根據音樂內容的需要,使它們有恰當的分寸及要達到的標準,并使其藝術化,最后達到完美。所以在訓練過程中,一定要掌握這一規律,從開始的繁雜訓練,到最后升華為畫龍點睛。這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教師在教學訓練過程中,就要善于運用上述規律,開始就要認真地抓住繁雜的訓練階段,要耐心細致地、一字一句按標準反復進行訓練,以達到其準確。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會認真地按標準向準確度練習。這樣,可能在一個個的具體問題上,達到了技術上的標準,但不一定就能達到在全局之中藝術化了的恰當地位,亦即藝術分寸可能會掌握得不夠恰當。但是,已為恰當的藝術分寸打下了潛在而牢固的基礎。也就是龍已經畫出來了,這時就可以去點睛,一點即明。例如《二泉映月》中的第一句引子,開始訓練總是一字一字地雕琢其準確度,到一定程度,教師用一句話即可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達到其應有的藝術分寸。那就是:“用好氣息,明確感情,自然一些,一帶而過。
8.進去又不進去
這是在訓練音樂表現當中,表達音樂應掌握的方法。在進行音樂表現的訓練中,一般均會要求學生深人感情,進入角色,以使所表達的情真實。但更重要的是要進入到藝術境界當中去,這才是表達藝術真正的進去。藝術是從真實中來的,但藝術不完全是表現真實,它比真實更高更美。如果表達者的感情完全真實化了。反而顯得不真實,倒覺得是在做戲了。因為這種真實感情沒有達到藝術化。所以,只有進到藝術境界中,將感情表達藝術化,這種富于藝術性的感情,才會扣人心弦,感人肺腑。在上述的前提下,又要不進去。演奏者不但要置身于音樂藝術的 感情當中,同時還要從中站出來,頭腦清醒地去自如運用恰如其分的表達手法,主動地將藝術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融會演奏者本人的感受,去生動地感染別人。 這樣剖ll練中,就會使學生真正懂得,在進行藝術表達時自己應處的地位。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