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聲健教授與熱愛音樂教育的伙伴播撒美育的種子
31名教授、中小學名師、博士、碩士聚在一起,自覺自愿地走進湖南省沅江市,用整整一年時間,試圖將鄉村學校的語數外及其他學科教師,培養、培訓成合格的音樂教師。
這個團隊,就是湖南師范大學美育發展與研究中心教授郭聲健與他熱愛音樂教育的伙伴和學生們。
初夏滂沱的大雨中,記者與參加培訓的十幾名教師進行深入交流,并專程赴沅江觀看了學員教師的匯報演出,與師生們進行了多次交談,深深感到——這是一個有愛的團隊,正做著一項有意義的公益事業,49名兼職教師“痛并快樂地成長著”,農村音樂教師培訓有了新模式。
緣起——農村薄弱校,也要開齊開足音樂課
沅江市是湖南省的一個縣級市,現有6萬多名中小學生。“雖然有音樂課,但常常被擠占。”今年4月,記者在沅江市采訪時,有教師反映,“當然,更多的原因是缺少專職音樂教師。”
郭聲健說,30多年前他曾在農村中小學工作,這些年又無數次到農村中小學調研,“我看到,在廣大農村薄弱學校,還有很多學生根本沒上過音樂美術課,只能眼巴巴地羨慕其他的同齡人。我們能不能拿出一點精力及少許的投入來為這些鄉村學生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呢?”郭聲健一直在思考。他說,不能忍受鄉村學生帶著藝術與審美的缺失和強烈的自卑走向大學、走向城市、走向社會,“所以我想,能否組織一批專家,用較短的時間,將語數外教師培養成能上音樂課的兼職音樂教師”。
郭聲健是學校美育的受益者。40多年前在鄉村中小學就讀的他,就是因為有一位李老師教他學音樂,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音樂的種子,讓第一學歷只是中師的他,成長為高校的二級教授、全國知名音樂教育專家,甚至成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為鄉村學生做一點兒實事。”沅江市教育局局長段學文,跟郭聲健有著同樣的情懷。2020年1月20日,天氣極冷,郭聲健第三次到沅江市教育局,段學文專門在教育局等著他。“能請到那么多名師,并且是公益性教學。”這讓段學文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要問我2020年最想做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做公益,教學生學唱歌。這不是一時沖動,是基于我這幾年參與公益活動所積聚的那份思考與情懷而做出的慎重決定。”郭聲健在自己的個人公眾號上寫道,“它將是我職業生涯中最看重、最用心、最投入的一件事情。”
劉斯南,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青年教師,當年郭聲健帶出的第一屆本科生,也加入了團隊。“我看他深夜還在發公眾號文章,就發微信讓他注意身體,他第一句話是好,第二句話就是:跟我到沅江去吧。”劉斯南回憶道。
“跟郭老師不熟,是微友。”長沙市楓樹山南屏錦源學校副校長柳代婭,是郭聲健當評委時認識的“學生”。“上課像打了雞血一樣,又擅長口風琴,正是農村學校需要的。”郭聲健喜不自禁地發信息給她,柳代婭就來了。
“也是在微信上溝通,我二話沒說就答應來了。”湘潭市雨湖區音樂名師許歡,之前曾在農村學校支教過,農村學校孩子們對音樂課的渴望,她有切身體會。
“這也是我們想做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院長楊丹,從美國訪學歸來沒多久,便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團隊。衡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陳瑾、湖南工業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殷瑛、湖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陳剛、湖南文藝出版社教材編輯部主任孫紅成、長沙市一中合唱指揮名師魏偉國、株洲市教科院音樂教研員程方、江西贛南師大副教授羅紅艷、湖南師大博士生吳小俐、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海歸博士劉婧……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來自湖南省內外的31名音樂教授、名師、博士、碩士聚在了一起。
行動——從抗拒到喜歡,“音樂小白”蛻變了
2020年5月20日,沅江市新建的南洞庭實驗學校,來自全市48所鄉村學校的49名語數外及物理、科學、歷史、地理等全學科的教師,開始了音樂培訓之旅。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58歲,除極個別有基礎外,幾乎全是“音樂小白”。
“好多人是被迫來的。”沅江市教育局教師工作股股長韓正強說,原計劃招收50人,但只報上來40人,最后也只湊到了49人。“音樂教師培訓?我又不上這門課,況且還要搞一年,我不干。”這幾乎是所有前來學習教師的心態,還有的則擔心自己無基礎,“唱歌跑調,連簡譜都不識”,怕完不成任務。
“和其他培訓一樣,一開始我只想拿到學分。”南嘴鎮中心小學的教師余美在培訓心得中寫道。
“每個月我要換4次課,上一次課來回一趟車程要4個小時。”南大膳鎮學校坪小學教師龔潔說。
“抗拒—反抗—適應—喜歡。”柳代婭這樣形容學員們的變化。
這個變化是慢慢形成的。首先,授課教師的敬業精神感動了大家。暑期整整10天,郭聲健天天都堅持上課。教豎笛的高麗萍,在長沙市田家炳實驗中學任教,本就有繁重的教學任務,那天教了一整天的課,還帶病堅持上課,晚上連飯都沒吃就趕回長沙了。那天的學員日記里,不止一個人寫到這一幕。
其次,授課教師的教學形式生動有趣。“每次上課都激情滿滿。一上午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真想還繼續接著上。”新灣鎮中心小學教師舒靖靜回想起楊丹老師的節奏課就興奮不已,“一首簡單的歌曲還能加入拍手、跺腳、捻指這些肢體動作,原來節奏可以這么玩。”
為了課堂“生動有趣”,為了讓大家在較短時間內“蛻變成音樂教師”,郭聲健和教學團隊絞盡腦汁,僅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就線上線下地商討了無數次。如舞蹈課,導師們在課程設計時,就將學習內容選定為簡單、易學、動感的舞蹈,如《你笑起來真好看》這種帶動整個身體的課間操舞蹈,既有利于長期久坐的教師們活動身體,又方便他們將所學舞蹈教給學生。
“陶笛還沒學精,豎笛又來了。此刻內心縱使有一千個、一萬個拒絕,但還是會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練習。為了讓手指變得更靈活,音吹得穩,這一吹便是幾個小時,吹到抽筋已成為常事。不過,只要一想到對孩子們所承諾的要讓音樂帶給他們快樂,那種想要放棄的想法便被扼殺在搖籃里。”南大膳鎮中心小學教師田茂平這樣記敘。
……
所有的學員們都感慨:難,太難了;累,太累了;開心,確實太開心了;值,太值得了。
收獲——把素質教育理念帶到各學科教學中
2021年4月19日,5名從沒上過音樂課的教師——郭孜、舒靖靜、肖楚潔、楊葉俊、朱世宏,面對來自全市甚至長沙、北京的校長專家、音樂教師們,每人上了一堂漂亮的音樂公開課。“太出乎意料,上完后大家都哭了。”事實上,幾位教師對應的指導老師孫紅成、楊丹、程方、陳瑾、柳代婭,也都眼眶發紅,幾乎每對師徒的磨課,都不下10次。
如果僅僅只是公開課,還不足以說明全體教師學員的“激情澎拜”,關鍵是當晚,所有49名學員,自編自導自演了一臺音樂會,整整兩個半小時,14個節目,40多個曲目,每個節目都是全體上臺,包括懷有身孕的高婧老師。
“給我們帶來了一堂高雅的音樂盛典。”一直關心關注這次培訓,并給予大力支持的段學文,全程看完晚會后高度評價教師們的表演,“大家收獲的不僅是新的技能,提升了教學水平,更多的是在郭聲健團隊帶動下,增進了敬業奉獻、精益求精、教書育人的教育情懷。”“這49位老師就是49臺美育播種機,將會對推進我們沅江的鄉村學校美育的普及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他說。
“以一顆溫暖包容的心去對待每位同學,改變我在他們心中‘母老虎’的形象。”凌云塔學校教師湯璇璇,聯想到自己平常的教學——易怒,嗓門大,立志要改變,“以后在教學中,我要學著調整自己的心態。”
“我設想可以嘗試用音樂去改變他們。給他們幾個單獨設立一個學習目標,達到目標后我獎勵一支豎笛,完成下一個目標后獎勵學吹一首樂曲。”團山學校教師周妮計劃通過這種方式,去面對班上缺乏自信的學生。
“學生從一開始的扭扭捏捏,到現在的大方、自信地進行自我展示,班級里的氣氛開始充滿活力。”白沙學校教師易靜在教學過程與班級管理中找到了方向。
“學習固然要抓,但素質教育的理念不能丟。孩子們的美好童年需要音樂課,需要美術課,需要體育課。”陽羅洲鎮普豐學校劉落老師希望,“幾十年后,孩子們回憶童年的時候,如果還記得《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這首歌,還記得我不那么完美但誠意十足的音樂課,他們是笑著的。”
郭聲健說:“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