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音樂發展現狀與問題思考
去年8月,我們寫了一篇《真正的文藝應陪伴人民走出人生低谷》的文章,“人民”屬較大的創作選題,并非常人能駕馭。需唱作人具備社會閱歷、政治領悟,聲樂功底、音樂理論等綜合沉淀,更需唱作人發自內心求真務實,才能寫好唱好此類選題。
近期音樂詩人易白創作發布的新歌《潮汕》的潮語版,分為流行和民謠兩種曲風已正式發布,也引起筆者對南方音樂發展問題的進一步思考。
2021 音樂詩人易白潮語歌曲《潮汕》
比如,潮語音樂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方向?還有南方音樂走向世界的創作導向和音樂形象問題?
多年來,西方文化滲透導致中國傳統與民俗文化逐漸缺失,實在令人擔憂。近些年傳統與民俗和音樂的碰撞融合,也成為許多南方音樂人熱衷的唱作選題。
以2013年潮汕方言歌曲《黑夜里的太陽》為例,當時音樂詩人易白唱作發行了國語版和潮語版兩個語種,結果潮語版在傳播過程中脫穎而出,聽哭不少聽眾,在引起共鳴同時,也被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調研工作的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目前聽到過的,最好聽的潮汕話歌曲。”
2013易白單曲《黑夜里的太陽》
眾所周知,潮汕話被譽為“中國古漢語活化石”。而汕頭又是保留中國古漢語發音最完整的城市,且因經濟特區的地理、交通、經濟等優勢,多年來融合了潮汕地區其他城市不同的潮汕方言語調發音,進而形成較為健全合理的正統潮汕話。
自幼在汕頭讀書成長的音樂詩人易白,2013年唱作發行的潮語歌曲《黑夜里的太陽》一經推出后,聽哭了不少潮汕地區的留守母親,也引起了不少在外打拼的他鄉游子共鳴。
當年,這位剛從軍營踏入社會的軍營民謠歌手,憑借這首沒有經過包裝和宣傳,而線下傳播度極高,且口碑極好的潮汕方言歌曲,迅速引起圈內關注且得到各界認可,奠定了在南方一帶的唱作口碑和學術影響。
筆者發現,在《黑夜里的太陽》面世之前,潮汕音樂多年來的發展,以潮汕民樂、潮劇等傳統音樂為主,潮汕本土音樂圈的音樂審美思維相對比較保守且很難接受新鮮事物,本土音樂作品很少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受潮語歌曲《黑夜里的太陽》深入人心的影響,還有粵語、閩南語、彝語、藏語、蒙古語等語種沖擊和碰撞,南方地區的方言音樂在中國流行樂壇開始嶄露頭角。
南方方言音樂現狀思考去年,南方又涌現出一支樂隊和一批推崇潮語音樂唱作、客語音樂唱作的音樂人們。這些不同語種的音樂,迅速充實了南方方言音樂創作群體的規模。
近四年,研究方言的專家學者們發現,市面上大部分方言音樂作品由于音樂人自幼成長環境和地域限制,導致大量方言歌曲或多或少都存在語調發音與歌詞文字記述不夠正確的問題,這些粗制濫造的方言音樂作品,因片面性的小地區語調發音習慣養成,其實不能以片概全,作品代表一個大的地區或人民群體,給業內人士留下了不正統與不嚴謹或“亂搞音樂”難以被認可的印象。
其次就是,方言音樂成為一些不學無術之輩的成名跳板。更被一些未經系統聲樂訓練,未曾學習唱歌技藝的“偽音樂人”所利用,成為追逐名利和逃避學術批判的撈錢捷徑。
南方音樂發展問題思考 一位在專業錄音棚從業十余年的音樂監制老師表示,無論歌手唱什么語種的歌曲,歌曲的音準要唱準,節拍和節奏要卡準,這是最基本的音樂素養,然后再談歌唱情緒、歌唱共鳴、歌唱音色、歌唱音質等追求。 而這個錄音硬指標和語種無關,要求方言音樂唱作人,先把唱歌基本功練好,音樂理論學扎實,至少學會看樂譜,再談方言音樂的創作和演唱。一些方言音樂人卻以“你不懂方言音樂,就沒資格評判為由!”拒絕了專業人士的提議或建議,然后為了追求作品數量,錄制一批又一批粗制濫造的方言音樂作品,拉低了方言音樂的特質和品質。
其次是直播平臺和流量綜藝介入,讓不少音樂人逐漸迷失、急躁、浮夸,最后漸行漸遠缺失音樂唱作內涵本質和社會責任。而音樂作品內涵的本質,又與音樂人從小到大積淀養成的經歷、閱歷、學識、心態、三觀、思想、品行等內在核心形成因素密不可分。
以某樂隊上綜藝節目為例:某明星直言自己的受眾感受,“聽不懂唱什么,但感覺很帥。”還有大眾關注的焦點不是音樂本質,而是這支樂隊每次都穿“人字拖”登場,實則是非常可悲且反映出社會受眾群體關注表面現象忽略事物本質的靈魂浮躁。
同時,也側面反映出一些直播平臺和流量綜藝為博取關注和流量,拿方言音樂作為節目特色、亮點、話題和噱頭,進行幕后策劃推動和炒作運作之嫌疑。
筆者再次重申并強調,音樂唱作應通過音樂作品本質的思想情感去感染,引起受眾共鳴與關注,不應一味刻意追求浮夸表面博取眼球,或標新立異制造話題和噱頭,如此發展下去,今后會誤導音樂圈和綜藝圈惡性發展,更會誤導音樂學術環境有序發展。
讓筆者深感可悲且擔憂的現狀是:近年,方言音樂作品逐漸增多,方言音樂創作隊伍日漸龐大,卻總給人一種“土得掉渣”的“沙雕”形象,更缺乏南方文化本應有的文人特色,且這些粗制濫造的方言音樂作品本質上,缺乏真正意義上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對傳統、對民俗、對人文的深度調研、探索、借鑒、引證、演變、融合,顯得特別空洞,且缺乏“含金量”,側面體現出大部分南方音樂人急功近利的心態。
南方音樂發展問題思考雖個別樂評文章引證未經客觀證實數據,在探討南方音樂產業發展現狀,文中關注“南方音樂人數量顯著提升”話題,且為南方音樂人數量反超北方而在文辭中透露出幾分自豪之感。
但筆者認為,南方音樂若要發展壯大或走向世界,應多反思并學習音樂詩人易白堅持追求藝術的本心、為人民創作的初心,每次創作過程力求先感動或觸動自己,甚至為了寫一首歌,不惜投入大量時間精力查閱典籍、走訪調研、觀察社會、體驗生活、考證人文歷史的那種嚴謹創作態度。
筆者堅持認為,年輕音樂人應對自己的作品和口碑負責,更應對作品傳播后的受眾影響負責,不應為了急于成名而粗制濫造,進而誤導下一代。還有就是直播平臺和綜藝節目,宣傳方言音樂人或播出方言音樂作品,不應浮于表面,應真正了解并提煉中國傳統與民俗文化的精神思想本質和特質。
上述現象,筆者認為應當引起業界和學界重視。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