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的思政教育魅力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表明思政課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已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高度。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內涵融入課堂教學,展現(xiàn)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風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是每位任課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我國古代思想家荀子在《樂論》中說,樂的作用獨特,“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具有移風易俗的教化作用。相關教師應該在藝術教育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深入思考如何在教學中發(fā)揮藝術教育的思政效應,增強藝術教育的感染力與實效性,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的心靈。
藝術教育是美的教育。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探索的第一個維度,是對學生進行審美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教導,這是藝術教育的基礎。審美教育強調以善為基礎,不論感性還是理性,都是“以美育人,由美入善”的過程。同時,善是美的靈魂,美在本質上追求善。例如,有的教師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點出發(fā),借助名言經訓提煉出中華文化中重禮、崇和、寫意等傳統(tǒng)精髓,通過東西方建筑差異、院落與內外關系等內容,引出新中式住宅的設計手法。在授課過程中結合傳統(tǒng)文化特點指導學生學會尊道重禮和規(guī)矩意識,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塑造學生良好品格。
強調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是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探索的第二個維度。“以情感人”是藝術教育與其他教育之間最鮮明的區(qū)別,它往往比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直接化、感性化,能盡快讓大學生零距離頓悟人生的道理。教師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和互動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走向舞臺,展示自我。以歌曲《父親》的教學為例,教學中要注重以情育人,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藝術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從不同的角度來涵育大學生人格。育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美與道德的高度統(tǒng)一,是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探索第三個維度的呈現(xiàn)。教師應立足當今一些藝術成果與道德文明不匹配等社會現(xiàn)象,把堅持原創(chuàng)、杜絕抄襲的價值引領融入藝術創(chuàng)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宣揚誠信價值觀與社會正能量。
藝術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追求真、善、美,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提升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藝術教育的本質具有“輔德性”,即藝術教育要以美啟真,藝術對于人格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發(fā)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新時代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通過課程思政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是我國藝術教育應追求的更高目標與境界。例如,有的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品評經典諜戰(zhàn)劇,在引導學生了解戲劇類型特征、敘事策略、藝術意蘊及審美價值的同時,對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節(jié)演繹、思想內涵傳達有更深入的理解,讓當代大學生深入領會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革命精神。
作為藝術課程傳承經典的主渠道,教師應深究課程思政的內涵,通過經典再現(xiàn)的講解與傳播,在教學實踐中多維度、多層次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思辨力,堅定文化自信。
就像一位教授指出的,教師不僅要通過技巧的提高達到“物理變化”,更要通過境界的提升達到“化學變化”,在常學常新中練好基本功,用好課堂主渠道。
藝術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旨在以美育人、以情育人、以藝益德,實現(xiàn)由美入善、完善人格、德藝雙馨、立德樹人的永恒追求,豐富完善當前高校的藝術教育體系,培育出越來越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