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掘音樂天賦培養寶寶的音樂素養
音樂是唯一被科學界證實對人的大腦發育有極大促進作用的一種藝術教育。通過音樂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擁有更高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無論學什么,都會更快更好。
這種聰明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音樂嚴謹的語言訓練和手指練習獲得的,是每個孩子都有可能獲得的機會。
一般寶寶會上一些音樂課,而幼兒音樂教育是以音樂為主要核心,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及基本素質,加強幼兒的音樂能力、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
比如幼兒音樂教育課堂上出現的聆聽環節、律動環節、演奏環節、演唱環節等又比如教學器械中的小鐘琴、非洲鼓、口風琴等專業樂器,都是快速提高孩子音樂素養的“利器”。
更重要的是幼兒音樂啟蒙課程的教學方法更加符合幼兒的天性,通過游戲、互動等讓孩子主動接觸音樂教育完成幼兒時期的音樂啟蒙為孩子在音樂道路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幼兒怎么學習呢?
要學會聽
生活中的音樂節奏到處皆是,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師。平時家長可以讓幼兒多去聽一些大自然的聲音,風聲雨聲鳥叫聲,每一種聲音都有它獨特的音樂節奏,家長多去引導孩子發現大自然中的音樂節奏,并去發現這些音樂節奏中的高低、長短、強弱之分,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節奏與我們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
除此之外,還可以反反復復的多給孩子多聽一些節奏清晰的音樂,訓練孩子的聽覺,積累豐富的聽覺經驗,使孩子從小聽覺靈敏。讓孩子學會聽,是培養幼兒音樂樂感的重要方法。
要學會拍
讓孩子聽完音樂,下一步就是去用日常積累的音樂樂感進行初步的節奏訓練。音樂節奏的訓練也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家長可以幫助幼兒從拍手開始,伴著一首節奏感較強的曲子,訓練幼兒根據音樂的節奏去拍手,做動作,其中包含了許多快慢、強弱、有規律的節奏交替。
其實幼兒的游戲中就能體現音樂節奏感,這就是一種節奏訓練。這種訓練方式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了節奏,讓幼兒記憶猶新。音樂節奏的練習一定要和音樂相結合,可以讓孩子在記憶古詩和故事的時候,嘗試自己找到音樂節奏,自由創編音樂節奏,加入拍手、跺腳、點頭等一些肢體動作,進而可以表達幼兒內心的豐富的情感變化。
多讓孩子感受生活中的音樂節奏,鍛煉孩子的音樂節奏敏感性,發現自己
在節奏中的情感變化,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節奏感和音樂記憶力。進而在幼兒音樂啟蒙課程上取得好成績,激發孩子學習幼兒音樂啟蒙課程的興趣。
法國作家 雨果 曾說:「人類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字,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這句話充分說明了音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學音樂的孩子更有品味 音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生活中的精華所在。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