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改革是音樂教育創新的有益探索
新時代下,高雅藝術、傳統藝術的活力提升,需要更多人,更多年輕人加入。樂器改革,是音樂教育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和拓寬樂器的表現形式,將傳統樂器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做結合,給傳統樂器注入新的生機,是音樂教育創新的有益探索。
長期以來,授課方式單一、教學資源不均衡、學習積極性不高等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如何改善這種局面,使課上、課下,整體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系統、高效,是一道社會性的難題,同樣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課題。
目前,音樂領域的創新主要側重于創作手段、表演形式等方面,較少關注樂器改革,而音樂的發展少不了樂器的創新。比如擁有很多“樂器之最”,最龐大、最昂貴、最復雜、音域最廣的管風琴,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歷史。13至14世紀時的歐洲流行建造大型管風琴,最有名的是德國哈爾伯施塔特1361年制造的管風琴。它有三層手鍵盤和一個腳踏板,20個風箱,需要10人操作。20世紀后半期,管風琴進入了電子時代,出現了電子輔助的機械式管風琴和電子合成器式管風琴,也稱雙排鍵或電子管風琴。2008年,玖月奇跡組合的出現,讓雙排鍵進入我國大眾的視野。至此,管風琴不僅實現了小型便攜,獨特的音樂表現形式給這個古老的樂器注入了新的生命。
今年3月,一條關于“超級揚琴”的演奏視頻刷爆了中國揚琴圈。一個人,一架揚琴,可以成為一支氣勢磅礴的交響樂隊。這是西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李彥榮歷時4年的研究成果。他將傳統樂器理念與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相結合,隨著演奏者的敲擊,“超級揚琴”可實時為旋律生成各種類型的樂器伴奏。在傳統揚琴的基礎上,它在琴體內搭載了獨立的數字化處理系統、回放系統、監聽系統、音樂制作系統,可以實現包括演奏、教學、錄音、回放、制作在內的多種本地功能。
轉調、調弦一直是困擾揚琴演奏者的大問題。超級揚琴的一鍵轉調功能可實現“固定調”“首調”隨心而轉,而“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的任意互換,在演奏中外樂器時將不再有音律上的障礙。調弦這道工序也從此省略了。超級揚琴還有其他拓展功能。比如可以當做MIDI輸入設備使用,輕松輸入樂譜;自帶曲庫,變身伴奏樂隊;對接現有各類電子樂器,并互通互聯;互聯網模式下更能實現遠程教學、演奏評價、人機對話、異地合奏等一系列功能。
在互聯網模式下,超級揚琴可實現遠程教學、演奏評價、人機對話、異地合奏等強大的互聯網功能。除此之外,“超級揚琴”還能對各類樂器音色無限擴展于演奏的過程之中,并且能實時、智能地對演奏的力度、速度等信息進行處理,就像給旋律量身打造了美顏濾鏡。演奏者只需要使用特制的琴槌敲擊在正確的鍵位上,琴體內置的智能感應系統就能對所敲擊的音作出實時處理,這一功能的應用使得揚琴的上手難度大大降低,即使初學者也能展現大師般的演奏水平,即便沒有接觸過樂器的人也能速成為音樂界的“武林高手”。
未來,音樂教育與大數據、人工智能、VR、AR等多種數字化技術的結合,將有助于傳統教學過程中融入更多寓教于樂的元素。5G技術展開應用之后,音樂教育更多的網絡功能也將實現。比如,結合互聯網的教學課堂,可以跨越地域障礙,學習者可以與任何區域的優質師資進行互聯互通。教師也可通過平臺進行網絡授課、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實時指導與協助。還可以利用平臺云端豐富的學習資源對課前、課中、課后,整個學習周期合理安排。隨著科技的進步,音樂教育還可能結合VR、AR等技術實現“虛擬現實課堂”,建立情景式、沉浸式的教學課堂。
無論是從管風琴到雙排鍵,還是傳統揚琴到“超級揚琴”,日后可能出現的“超級古箏”“超級琵琶”甚至是“超級樂隊”,這些樂器的改革和創新是音樂教育的有益探索,是先進的信息化技術與傳統音樂的“碰撞”,將使未來信息化的音樂課堂更接地氣。
。ㄗ髡邌挝唬何鞅睅煼洞髮W音樂學院)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