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的欣賞歌劇這一類文化藝術
有人問怎么欣賞經典小說或者古代詩歌這種東西一樣,首先的就是兩個字:多讀。那么音樂也是一樣的,就是:多聽。先不要管啥啥理解啥啥歷史背景啥啥專業技巧,你覺得好聽,就多聽;你覺得不好聽,等心情好的時候試著強迫自己聽一聽。聽的時候大概地去關注一下這是誰寫的什么東西。大約一年左右,對“那些玩意”有個基本的模糊的把握,再大體按照歷史的發展聽聽。
同時關注那些個最著名的大家,比如莫扎特、貝多芬這種,把它們當做輔導班教練,多去找他們陪練,有事就去找他們,有問題就去找他們。時間長了就會有心得。做這一切的目的就是愛,等到對經典音樂有了真愛,什么都擋不住了。這將是一輩子的事。這將影響你看待人世的思想和觀念,不止于音樂的領域。
有人說聽什么都一樣,音樂是平等的,覺得快樂就好。這個我不同意,取法還是要乎上,因為人本能都是墮落的。經典油畫和動漫是平等的么?中國書法和街頭涂鴉是平等的么?誰包含了人類最高貴的文明,誰就是高級的。音樂抽象倒是抽象,但其表達情感的豐富性、細膩性、深度廣度,以及使用的技巧、樂器等,都是有高下之別的。之所以我們要去聽經典的音樂,是因為那些東西里包含了人類文明中精致優雅細膩深廣的東西。
在欣賞它們的同時也會提升我們聽覺感官的高度,提升我們對“感覺質量”的品位,繼而提升我們心靈思維和人格的高度,也就是從幼稚簡單粗暴走向成熟深廣高貴。可見意大利歌劇占了6部;法國1部;莫扎特3部,其中還有2部是意大利歌劇,只有1部是德語。這基本上也是歌劇世界的語言分布。(瓦格納是例外,但那是另一個世界了。)這十部都是歌劇中的瑰寶,能歷經百年依然上演不衰。
比如我自己的入門,聽了這10部之后,最愛的是意大利歌劇,接下來把bel canto三大家和Verdi, Puccini的各時期代表作的詠嘆調找來聽,不拘是誰唱的,當然越有名越保險。這階段先確定自己喜歡聽什么,然后照著這個路子往下聽。無需糾結于什么外行才喜歡Pavarotti,內行專聽bel canto這些奇葩論調。遇到非常喜歡的,看劇情簡介,知道這是個什么故事,然后盡可能找唱詞和翻譯。對著聽兩遍意思就記得差不多了。
如果當地有頂尖的歌劇院,有條件應該多去。買不起貴的票不要緊,能聽到現場就比聽唱片強。多少名角也是從站著聽前輩大師開始演唱生涯的。你是入門聽,不是入門唱,更不是指著這個掙房子掙地,怎么高興就怎么來,只愛聽個腔,那連劇情唱詞都可以不管。歌劇講盡了人間的愛恨癡愁。多聽總不會錯。
父親從他大一在收音機里無意中聽到了一段古典音樂,從此就喜歡的一發不可收拾了。這首樂曲,是《藍色多瑙河》。然后他就開始買各種各樣的磁帶。欣賞古典音樂,盡可能先了解一些有名的音樂家,閱讀他們的傳記,買一些音樂解析類方面的書籍。我爸在我小學之后第一本推薦給我的書就是《貝多芬傳》,從音樂家自身的故事再去欣賞他們的音樂,如果說了解到了有些故事細節或者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很容易你就會和他們的音樂產生共鳴。
再拿貝多芬的《第六“田園”交響曲》和《第九交響曲》舉例,欣賞音樂,同樣可以對比,不同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再加以音樂背景的講解,對作曲家這個時期的評價等等。是不是一下又對這首曲子了解更加深刻了!等你漸漸喜歡上了這些音樂,那么可以像我家一樣。每年除了期待的春晚,全家人可以一起欣賞“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新年音樂會,是每年的1月1日,晚上六點開始CCTV15播出,趙忠祥老師的解說真是動聽極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