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長弓具有以下兩個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平”,二是“直”。
什么叫“平”呢?我們所說的“平”,就是弓毛要與弦始終成90度角。從二胡的構造來看,千斤與琴桿的寬度要比琴碼與琴桿的寬度略小,也就是說,當琴桿處于正直狀態時,琴弦是有一定斜度的。因此,要求弓毛與琴弦成90度角,弓根部分就要微微地抬高一些。但這只是“微微地”抬高一點兒,而有很多的演奏者是將弓根部分過多地抬高了,以致弓毛與弦的角度小于90度,這是不正確的。
什么是“直”呢?所謂“直”,就是要求弓毛在運行過程中始終靠近(注意!不是靠緊)琴桿。要使弓子沿著一條正直的軌道運行,這條軌道正是弓桿的延長。在過去的藝人圈中,就有“會拉的一條線,不會拉的一大片”的說法,說的是早期的二胡都把松香直接燙在琴筒上,弓子的運行會在松香上留下痕跡。如果弓子走得直,將所燙上的松香拉出一道凹槽,留下的痕跡就是一條線;如果弓子走的不直,那么留下的痕跡就是一大片了。
初學二胡的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長弓要領,就會很容易地出現以下9個方面的問題:
1、弓子運行不平直;
2、運弓時手腕動作不正確;
3、換弓時腕部有上下動作;
4、運弓的始動點不正確;
5、在換弓中手腕轉換的瞬間,左手手指突然松開,造成換弓痕跡過大;
6、運弓中壓速比例不恰當,致使音質不理想;
7、有的演奏者習慣于多用弓子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對右(弓根)三分之一的弓子卻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
8、演奏時,弓毛不能呈扁狀貼弦,而是呈圓狀,以致碰到兩根弦而發出不必要的雜音;
9、運弓過程中拇指位置游移。
因此,我們在練習長弓時,必須達到以下要求: 好的長弓演奏應該是動作正確、運弓平直、力量傳導通暢、壓速比例恰當,在發音上要做到圓、松、凈、通、勻。長弓訓練不單是練習長音而已,它還是氣息控制、發音意念,以及音色質感的訓練途徑。初練時要用意識來控制,熟練后慢慢變成下意識的動作,最后達到“意到即氣到,氣到即音到”的程度。
擊弓
擊弓,就是將弓子抬離琴筒約10厘米左右,然后迅速下擊,當弓子落到琴筒的瞬間手指施力于弓桿。利用弓子向下的沖力來增加弓毛的貼弦壓力,同時配合右手的快速運動,從而發出有力的聲音。一個擊弓音完成后,弓子會在自身的彈性的作用下再次跳離琴筒,如果下一個音仍需要用擊弓來演奏,那么只要將弓子再次下擊,重復擊弓動作即可。如果第二個音不是擊弓音,應讓弓子自由下落,不要用力下擊,當弓子落回琴筒后手指不必瞬間施力,右手也不要快速運動,進入正常的運弓即可。
演奏擊弓時要注意:當聲音發出后一定要讓弓子自然地跳起,這樣發音才能富有彈性。 如果當擊弓用同一弓段和相同的弓向連續演奏時,我們就把這種擊弓稱之為“同向原位擊弓”。它是在奏完一個擊弓以后,趁弓子自然跳起時將弓倒回到第一個擊弓的預備位置,接著在同一弓段做相同弓向的擊弓動作。這種同向原位擊弓一般只用在拉弓上,兩弓交替的速度不會太快,其效果比普通的擊弓更為結實有力,常用在情感較為激烈的樂段或樂曲的起始處。它的整個動作過程是由手帶動弓子在上下的平面上劃了一個橢圓形,很像用手逆時針搖動一個偏心輪一樣,演奏中要特別注意回弓時不要帶出蹭弦的雜音。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