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時必須做到:
第一,十六分音符的時值非常準確、均勻;
第二,每個音的音頭要清晰、果斷;
第三.強弱變化或快速換弦等都不能影響速度的穩定。
在快弓演奏過程中,左手是處于被動因素的,對它的要求就是要使按指的“點”準確地和右手每個音的音頭對在一起,不論音符多么復雜,或是換把、跳把多么困難,都不允許使動作滯后,而與弓子的音頭錯開。但實際上,快弓的“難”主要就難在左手上,因為兩只手相比,左手的動作要復雜的多,按指、換把、跳把等動作,都是由左手來完成的,而且都必須在音與音之間極為微小的間隙中完成,同時還要保證其音準,這確實是具有相當大的難度,需要演奏者通過大量嚴格的訓練才能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因此,練習快弓需要循序漸進,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從慢拉開始,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以后,再按照樂曲中所規定的演奏速度來演奏快弓。(另外我感覺拉快弓手的動作形式很重要,左右手要套準.拉弓有點像生煤爐搖扇子的動作)
連弓
用一弓演奏兩個或兩個以上音符的弓法,我們就稱之為連弓,在二胡的樂譜上,是用連線來表示的。
連弓通常用在抒情、優美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中,要求發音圓潤、連貫。連弓的組合是千變萬化的,少則兩個音一弓,多則二三十個音一弓,而且連弓中每一個音的時值也往往不同,加上強弱的變化等等,就使連弓的演奏變得非常復雜了。
演奏好連弓有如下四條原則:
1、要掌握好弓段的合理分配,演奏幾個音的連弓,就要將有效弓段平均分成幾份來使用,只許略有“盈余”,不許梢有“超支”,以避免弓子不夠用。如果是時值不同音符的連弓,就要以最小的時值為單位來分配。
2、一弓內音符多、用弓較長的連弓在運弓上與長弓一樣,也受著弓子杠桿作用的制約,因此,在演奏這種連弓時,也要考慮到這個因素。如在弓根部位起弓,弓子的壓力和速度就要稍減,前半弓分配給每個音的有效弓段就要盡量地節省,以留有更多的弓子來滿足拉到弓尖部位時加速、加壓的需要。如在弓尖部位起弓,則壓力和速度就要適當增加,以求得音質的平衡。一弓內音符少、用弓較短的連弓,運弓上與分弓有相似之處,但在換弓時應遵循第四條原則。連弓的音質與音量變化和長弓、分弓一樣,也是“壓速比例”不同調配的結果。
3、運弓要柔軟與均勻,右手動作應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不能受左手換指動作的牽制,尤其是不能用弓子在分配單位上打拍子,但如果是樂曲的需要,增另當別論。
4、一般來說,連弓奏法在換弓時,要盡量地減少痕跡,使歌唱性的樂句尤如以一弓奏出,這樣才能發揮出連弓應有的效果。連弓顧名思義是一種連貫的弓法,但音樂是變化無窮的,有時候會遇到要求連弓奏出顆粒性的情況。那么,如何奏出連弓的顆粒性呢?這種極富動感的連弓大體上有兩種奏法:
一種是運弓相當連貫,利用左手手指有彈性的擊弦來奏出顆粒性。
另一種是用連續的波弓奏法來使音符帶有顆粒性。當然,這種顆粒性并不十分顯著,而更多地帶有保持音的成分。 在實際的演奏中,連弓大多不是等長的,而且常常是與分弓等其它弓法混合使用的,這就要求演奏者在不同的弓區、不同長度的弓段中獲得均衡的音質。要做到這一點,仍需要用調整貼弦度的方法來解決,其方法與演奏分弓時相同。
撥浪鼓,古稱鞉鼓。藏、納西、蒙古、 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藏語稱達克、繞魯、熱巴窮格...
從木料上說,上上品當然是高密度的紅木了。紫檀木、花梨木、酸枝、烏木、雞翅木均可,其中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