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我所工作的中國愛樂樂團已成立了十多年了,也正是伴隨改革的時代需求和文化的日益發展成長和發展起來的。我想借用前年國際音樂界的一次評選,來說明這個成長和進步在世界上引起的關注和反響——在由世界著名的古典音樂雜志、英國《留聲機》評出的“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樂團”中,中國愛樂樂團與柏林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等這些世界頂尖樂團一起名列該榜。
我從十年前這個樂團創建起,就同樂團的音樂家在一起工作,對這個評選結果有很深的體會和感受。樂團創建伊始,我們就確立了推動中國交響樂事業的藝術使命,確立了“國內一流、亞洲前列、世界著名”的樂團建設發展目標。
這個“國內一流、亞洲前列、世界著名”追求背后,是我們期待用文化影響社會、讓世界傾聽中國的思考和努力。
中國愛樂樂團從創建開始,就推出了第一個音樂季,展現出建設高水平職業交響樂團的決心、自信和實力,在此后每個年度逐一推出的音樂季中,中國愛樂在服務社會和廣大愛樂者的同時,與世界最優秀的音樂家和樂團進行了十分廣泛的合作,既向中國愛樂者生動展示了世界優秀音樂遺產,也向全世界的聽眾介紹了中國的優秀交響樂作品,努力實踐用文化影響社會、讓世界傾聽中國。
因為這個目標,中國愛樂樂團從未滿足于只是每個音樂季舉行的音樂會,同時,也在推動中國交響音樂創作演出和交響音樂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工作。這突出表現在中國愛樂樂團委約作品的創作和演出,以及許多進大學、進工廠舉行的交響音樂會中。
中國愛樂樂團委約著名作曲家杜鳴心創作了京劇交響樂《楊門女將》。由杜鳴心作曲、中國愛樂樂團與青年京劇名角鄧敏和袁慧琴聯袂演出的這部京劇交響音樂作品,在觀眾中引起了熱烈反響,不少觀眾看后十分稱贊,說京劇交響樂《楊門女將》將二者有機結合,使之更具思想情感和藝術審美的震撼力,對京劇藝術的推陳出新和交響樂創作的民族化,都是積極的推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我們在這個委約和演出的過程中,也特別看重弘揚民族文化、創造中國文化藝術精品、開拓中國交響樂新的發展道路的使命感這一點。
著名作曲家葉小綱也受中國愛樂樂團委約為中國愛樂樂團世界巡演創作了“中國版”《大地之歌》。馬勒的《大地之歌》根據我國唐代詩人的詩歌進行創作,在世界樂壇影響深遠,中國愛樂樂團進行世界巡演時,帶去了中國作曲家創作、中國音樂家演奏的“中國版”《大地之歌》,令國際樂壇為之耳目一新、交口稱贊,世界各國的觀眾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一部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同時也從中感受到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因而更加了解甚或熱愛中國。中國愛樂樂團委約的中國交響音樂作品還有葉小綱的《巍巍昆侖》和郭文景的《江山多嬌》等等,除了委約,中國愛樂樂團還通過一些別的方式,始終致力于中國交響音樂的創作和演出,如著名作曲家郭文景的歌劇《夜宴》和《狂人日記》,也是由中國愛樂樂團在我國首演。
而中國愛樂樂團在創建之初,便由世界著名的德意志唱片公司錄制并發行了兩張激光唱片,其中一張是中國作品集。這兩張唱片是該公司成立百年來首次為中國的交響樂團錄制的唱片。
我在帶領樂團進行世界巡演時,始終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和使命感,不僅僅是帶一個中國樂團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中國交響音樂的風貌,同時,也是通過音樂演出讓世界傾聽中國不斷發展進步的自信的聲音。
中國愛樂樂團創建不久,即先后赴中北美洲,日本和韓國等亞洲國家,法國、波蘭、奧地利、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進行巡演,引起熱烈反響。2005年春天,中國愛樂樂團遠涉重洋,舉行中國音樂史上空前規模的環球世界巡演,歷時40余天,在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國的22個城市的一批世界著名音樂廳,如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英國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德國柏林愛樂大廳等成功舉行音樂會,其巡演時間之長、地域之廣、演出場次之多,在中國交響音樂的歷史上前所未有,在全亞洲的交響樂團中也屬罕見。
中國愛樂樂團去年的一次世界巡演就確定了用西方聽眾十分熟悉的交響樂藝術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國風貌的基調,在演奏世界音樂大師的經典作品同時,也向西方觀眾生動展示了中國版《大地之歌》、《黃河》、《二泉映月》等中國交響樂作品的動人魅力,獲得巨大成功。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等西方主流媒體都做了許多報道和評論。美國著名傳記作家庫恩稱贊中國愛樂樂團時說:“從你們的音樂里我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我前面提到的在2008年5月,中國愛樂樂團應邀在梵蒂岡保羅六世大廳舉行音樂會,演出莫扎特《安魂曲》和中國樂曲《茉莉花》,被國內外媒體稱為音樂外交的“破冰之旅”,教皇在致辭中談到中國愛樂樂團的演出時說:“你們的演繹幫我們了解了一個民族的歷史,以及這個民族的價值和高尚所在。”教皇還向所有中國人民致意,并祝福北京奧運會取得圓滿成功,并以中文向樂團的演出致謝。
我說了這些事例和感受,是因為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在前面已經提到的如何用優秀的文化去影響社會、推動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同世界交流和溝通、讓世界傾聽中國聲音這個問題。我在中國愛樂樂團工作的十余年光陰,樂團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成績都讓我更深地感受和思考這些問題。
我說這些,除了在思考我們應該以怎樣的一個國際性的方式去宣傳中國的理念、中國的文化這個問題,同時我們在文化藝術事業建設發展上,也應該具有開放和寬容的胸懷,將中國優秀文化放到世界格局內,作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來看待。
我覺得,國家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都一直在為我們的文化發展和進步不斷提供著新的文化平臺和表現方式,我同我所工作的中國愛樂樂團正是深切感受到國家與社會的巨大變化和進步,感受到這種變化和進步給我們工作帶來的激勵和新的可能,使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希望為之努力和奮斗。 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