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第七交響曲》的創作理念——寬泛性
縱觀《第七交響曲》的創作,我們看到,作曲家既不排斥古典傳統,也不拒絕現代風格。在創作理念上采取了一種寬容的心態,汲古納今,取長補短,為我所用。作品跨越了古典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分野,將傳統的調性手法和旋律結構同20世紀風格融的極為自然,走出一條能為當代聽眾提供雅俗共賞作品的創作道路。這種寬泛性的創作理念,印證了英國音樂學家莫卡納1944年所預見的:“未來的音樂將會是既有古典體系那種調性清晰與邏輯性,又有純半音主義所賦予的那種自由和范圍寬泛的表現方式。同時也預見了音樂藝術在經歷20世紀劇烈的變革后,在多元化態勢的今天,“作曲家仍把浪漫主義的傳統音樂語言與新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利用過去已經積累的新的表現手段結合傳統音樂語言進行創作,重新寫起有調性的音樂,或至少不再堅持無調性!边@種寬泛性的創作理念,更加趨向于綜合性與多樣化,作曲家在更加廣闊的領域里,施展他們的才能和想象力。
在20世紀的音樂常常為理念和宣言所驅使,似乎與藝術的關系越來越遠的情況下,普氏是一位不為別的、只為寫音樂而寫作的作曲家。他一生迷戀陽光,曾經以“您對陽光有何見解?”來提問他的一些朋友,問題充分反映了他的性格。巴爾蒙特稱他是“陽光富翁”,而指揮家費舍爾貝格則寫道:“親愛的謝遼莎,您和您的音樂就像是陽光”。而羅杰日斯特拉文斯基也形容說:“的確,普羅科菲耶夫的陽光是多樣化的,他的音樂鮮明如陽光,溫暖如陽光,他就像陽光一樣照射著大地!薄叮旱谄呓豁懬且徊俊瓣柟狻苯豁憳罚云涓叨鹊乃囆g魅力為普氏的創作生涯做出了光輝的總結。作品高度的抒情性、宏偉的史詩性、強烈的俄羅斯民族性等等,這一切在“無旋律的2O世紀”開出贊新的旋律風格的燦爛花朵,使普氏的《第七交響曲)成為20世紀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