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民族樂器產業發展狀況綜述
近年來,民族樂器產業的迅猛發展,已經與社會大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即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雙重特性,既屬制造業,同時又與社會精神文化生活相連。現代文化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表演、娛樂、培訓、教育等都有著民族樂器的身影。
2020年疫情的突然到來,無疑給民族樂器產業帶來巨大沖擊,全國民族樂器生產與銷售遭受了嚴峻挑戰,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斷崖式下滑。
2020年,我國民族樂器產業基本狀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上半年斷崖式下跌,下半年止跌回升高位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年樂器行業規模以上生產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樂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計212家,民族樂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9家,占13.66%。
2020年民族樂器產業主營生業務收入20.64億元,同比下降21.37%,上半年完成8.89億元,下半年完成11.76億元,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長32.28%。
實現利潤2.25億元,同比下降17.58%,上半年完成7354萬元,下半年完成1.55億元,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長了1.1倍。
出口6349萬元,同比下降64.72%,上半年出口2195萬元,下半年出口4154萬元,下半年比上半年出口增長89.24%。
這些數據表明,2020年民族樂器產業上半年由于受到疫情影響,相比2019年有大幅度下滑,下半年經過各方面的努力,民族樂器產業開始呈現恢復性增長,逐步回暖。
2020年我國民族樂器產業發展如何?國內最大的兩家民族樂器廠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與樂海樂器有限公司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常務副廠長周力表示:“2020年上半年由于經濟形勢受疫情籠罩,樂器銷售、培訓企業復工復產困難重重,大量線下門店的銷售業務幾乎停擺,音樂培訓機構的線下課程同樣難以進行。因此,如何充分發揮網絡、電商和電教優勢,培育壯大消費新業態,是在當前環境下民族樂器企業必須思考的問題。此次疫情的爆發,讓大家再一次切身體驗到數字化內容傳播的時效性,以及通過移動終端進行數字化內容獲取和學習的便捷、高效,原本扮演輔助角色的在線教育日前逐漸成為舞臺的主角。因此,在新形勢下,必須要加快線上和線下資源的整合,填補自身的空缺和短板。企業積極與優質的電商平臺合作,加速擴大網絡銷售、器樂培訓覆蓋面,進行內容與形式的創新發展,積極開展教學內容的改革和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創新,跨界整合文化演藝與音樂教育資源。疫情不僅對民族樂器銷售市場造成打擊,民族樂器企業的生產、資金鏈、供應鏈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梢钥吹剑谝咔榉怄i倒逼背后,網絡幾乎成為了人們最為活躍的場所,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是企業必須研究的課題。除了開展網絡銷售與線上教育等舉措,在網上進行企業品牌文化營銷同樣重要。企業利用網絡技術更好地宣傳、策劃、運作自己的品牌與企業文化,提升自身軟實力。”
對于產品層面,周力表示:“對于樂器制造企業來說,面對疫情挑戰,不但要打開營銷新思路,精力還要放在產品上面。企業的發展歸根結底需要優質的產品做支撐,所以,在當下調整產品結構是企業發展的重點,要做好市場分析,開發具有個性化、有盈利能力的、受市場歡迎的產品,才能提升產品銷路。只有生產與營銷兩方面都進行調整,企業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樂海樂器有限公司運營副總經理宋營彬則表示:“2020年對于民族樂器產業來說是低谷的一年,上半年整體形勢比較嚴峻,樂器制造與市場銷售比較低迷,下半年從十月份開始,有了很大轉機。2020年全年對于企業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市場銷售,企業資金鏈以及工人穩定,這方面企業承擔了很大的壓力和困難!
雖然2020年民族樂器產業受到來自疫情方面的影響,但也有令人欣喜的消息。宋營彬說:“國家從下半年出臺加強和改進美育教育政策,中小學全面實施國樂進校園開始凸顯政策效果,2020年下半年學校對民族樂器需求量不斷加大,特別是電商復蘇,使企業獲得了較多訂單,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開始恢復!
過去的一年,對于民族樂器生產企業來說是一次嚴峻考驗,企業生存和發展處于極度困難之中。但同時也加快了企業對產品質量和經營方式的調整,以期適應未來更加嚴峻的考驗。民族樂器產業屬于陽光型產業,只要把民族樂器品牌與質量建設放在首位,民族樂器產業一定大有可為,市場空間潛力無限。
民族樂器專利放量巨增,表現出強勁創新勢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民族樂器產業帶來巨大沖擊,民族樂器專利歷卻創造了歷年來最高值,充分說明民族樂器產業對困難的彈性效應,困難越大,創造力越強。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資料顯示,2020年民族樂器專利發布共計958項,同比增長64.32%,其中,發明專利145項,同比增長46.46%,占全部專利的15.13%;實用新型專利395項,同比增長81.19%,占全部專利41.23%;外觀設計專利418項,同比增長57.14%,占全部專利的43.63%。
按民族樂器各類別劃分,吹管樂器專利200項,95項,同比增長110.52%,其中,巴烏8項,笛子55項,葫蘆絲37項,笙9項,嗩吶15項,陶笛21項,簫39項,塤16項;彈撥樂器專利598項,同比增長62.05%,其中,古箏363項,琵琶51項,阮13項,揚琴35項、古琴103項,箜篌24項、柳琴4項,月琴3項;拉弦樂器專利145項,同比增長33.02%,其中,二胡120項,馬頭琴21項,京胡3項;打擊樂器15項,比去年增長50%,其中,編鐘2項,排鼓5項。
彈撥樂器專利發布數量列居首位,單件樂器中古箏專利數量最多,依次為二胡、古琴、笛子、琵琶、蕭、葫蘆絲、揚琴、箜篌等。
按地區劃分:2020年民族樂器專利發布來自國內30個省市地區及1個其它國家(德國)。其中:江蘇(32)172、河南(41)88、上海(31)74、廣東(44)60、山東(37)58、浙江(33)53、北京(11)51、河北(13)42、福建(35)38、陜西(61)38、湖南(43)36、甘肅(62)24、遼寧(21)24、四川(51)22、湖北(42)21、云南(53)21、貴州(52)19、江西36)19、天津(12)19、黑龍江(23)17、安徽(34)16、內蒙古(15)13、山西(14)11、吉林(22)6、重慶(50)4、中國臺灣(71)4、廣西(45)3、新疆(65)2、海南(46)1、中國香港(81)1。德國(DE)1。(括號內為省市及國家代碼)
按申請人類型劃分,共有488家企業、個人、院校申報民樂專利,比上年增長60%。其中,個人發布專利286位,比上年增長81.01%;企業發布專利123家,比上年增長57.69%。院校發布專利89項,比上年增長28.98%。
上海樂器展覽會成為2020年世界唯一舉辦的樂器展
2020中國(上海)國際展覽會是2020年全世界唯一舉辦的樂器展覽會。
2020上海國際樂器展10月28-31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總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1106家企業參展,來自15個國家及地區,四天展會吸引了81761名海內外觀眾,97593人次參觀,雖然比去年有較大幅度下降,但比預想的結果要樂觀。
△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樂器展位
民族樂器是上海國際樂器展的重要展出類別,民樂館位于E5館和E6館兩個館,本屆民族樂器館展覽總面積達到17250平方米,比上屆下降1.4%;參展商數量309家,同比下降26.4%。有下降也有上升,民族樂器參展商數量占全總參展商比例從17.39%提升到27.9%。說明國內樂器市場影響相對較小。
本屆展會民族樂器按產品分類劃分,有138家彈撥樂器企業參展,拉弦樂器74家,吹管樂器49家,打擊樂器4家,民樂配件26家,民族樂器經營單位18家。按參展商來自國家和地區劃分,中國內地305家、中國臺灣3家、中國香港1家。
305家民族樂器國內參展商分別來自國內18個省市,比上年少了6個。民樂館展商最多的地區是江蘇、河北、河南、浙江。河南蘭考(12家)、河北饒陽(18家)、江蘇無錫(18家),江蘇揚州(18家)分別以展團形式參展。
2020上海樂器展覽會繼2018年后,第三次舉行全球業界新品首發活動,在近百個申報產品中有79個產品入圍,其中26個被評選為“最佳新品”,民族樂器產品有6個被評為“最佳新品”,13個被評為“入圍新品”。
疫情困不住民族樂器產業,未來更加可期
2020年,諸多民族樂器生產企業拿出渾身解數,度過難關。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以藝術驅動產品創新,跨界合作煥新顏,在上海國際樂器展上推出了錦繡中華系列、紫禁城之回響系列、大盛敦煌系列、日月星辰系列等百余件新品樂器。其次,以產學研推進實用新型項目的研發,提升創新能力。樂海樂器有限公司再次獲得河北省知名文化企業30強和十佳文化企業家,實現三連冠。“海之尊系列均和二胡”產品在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組委會舉辦的“2020全球業界新品首發活動”中,榮獲“最佳新品”稱號。揚州U12集團下的揚州市瓊花民族樂器有限公司榮獲2020年第十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飛花獎”金獎。久鼎文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被評選為河南省第八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除此之外,民族樂器企業并非等待疫情過去,而是積極行動,布局拓展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取得了積極成果。如河南中州民族樂器有限公司在鄭州嘗試建立中州民族樂體驗中心,全方位布局運營公司品牌,活動策劃組織與網絡推廣和銷售。宏音齋積極拓展互聯網資源,利用抖音、快手等平臺加強在線銷售,取得了頗為成功的經營成果。
對于未來,大多數企業已經確定了自己的目標與應對。
2021是十四五開局年,上海民族樂器一廠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將圍繞“文化營銷平臺”“測試鑒定研發平臺”“非遺傳習平臺”“國際民樂交流平臺”四個平臺建設,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樂海樂器將加強市場需求研究,加速產品結構調整,擴大中高端產品比重;在傳承的基礎上,持續增強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大音質、音色、材料聲學和產品美學的研發力度,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樂器制造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為發展方向,大力提升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樂器生產流水線技術改造,提高精細化生產布局;加強研發中心基礎建設,強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專家資源,強化樂器研發和銷售,建立專業市場銷售團隊,提升專業院校和專業樂團的產品占有率;實施人才戰略,培養各類中高級和復合型人才;完善大師帶徒弟傳承機制,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行業工匠、手工藝傳承人;延伸樂器產銷、音樂教育和音樂生活大產業鏈,推動跨界交流合作,努力挖掘市場深度,拓展市場廣度,縱深推進“國樂進校園”項目。
蘇州民族樂器一廠將積極參與蘇州市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打造“具有蘇州特色的民樂文化園”,按照蘇州園林式城市的標準,創建具有蘇州園林特色的透明化民族樂器生產車間。
揚州U12集團下的瓊花古箏將在堅持品牌“名家名品”DNA的基礎上實現藝術和商業之間的平衡。在產品科研創新方面,瓊花古箏有機地將“名家名品”的DNA與中國傳統非遺文化結合在一起,并邀請了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共同參與構思創作,對“箏”進行語義層面的延展詮釋,呈現出極具古箏文化特色的維度。
2021年雖然一波又一波的疫情給民族樂器產業帶來不可預測的沖擊,但是民族樂器產業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教育的關鍵設備,在國家連續出臺的“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教育”、“雙減意見”、“加強非遺保護”等政策的鼓勵下,必將會迎來更加輝煌的未來。這是每一個從事民族樂器產業的工作者值得自豪與期待的事情。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