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藝術:古典時期的音樂
大約1600年,巴洛克(Baroque)時期正式開始。巴洛克音樂以其復雜精巧的結構著稱,全曲一般沒有太多的力度和節奏的變化,常常使用依次上升或下降的級進旋律(sequence melody)。除了巴赫,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音樂家還有斯卡拉蒂和亨德爾,而碰巧的是他們同在1685年出生。可即便斯卡拉蒂和亨德爾都是在巴赫之后去世,巴洛克時代的結束是以巴赫的離世為標志的。巴赫的成就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古典時期(Classical)大約是在1750-1820之間,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為代表人物。相比于巴洛克音樂,古典時期的音樂有了更多的力度、節奏、速度和情緒變化,但又不像浪漫時期的音樂那么自由。古典時期的音樂往往有著巧妙的平衡和協調,在精巧的結構中蘊含細膩的情感。在這里,我想介紹一下莫扎特和舒伯特這兩位天才。
莫扎特從小以天才著稱,在他短短35年的時間里創作了大量的音樂,而且是第一位由大鍵琴轉到鋼琴的重要作曲家,很有可能也是他創造了鋼琴協奏曲這一音樂體裁。當時的音樂家們都是受雇于宮廷為生,而他25歲的時候因無法忍受大主教,竟到維也納成為了一名自由音樂人!自由音樂人有著很大的負擔,常常被音樂創作之外的瑣事所耽誤,比如找工作搬鋼琴什么的。之后的他雖然名義上是自由音樂家,靠演奏和教授鋼琴為生,卻仍然無法擺脫社會對他的壓迫。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
莫扎特也是一個會玩的人。他非常喜歡桌球(billiards),常常在球桌旁作曲,但其實他更喜歡床。從親近他的人口中得知,莫扎特很多作品都是在床上完成的。他不需要用鋼琴彈出來。他的腦袋就是鋼琴。
現今莫扎特的故居里存放著他的鋼琴,和現代鋼琴有著很大區別。莫扎特的琴只有五個八度,而且一個琴錘只砸一根琴弦(現代鋼琴一個琴錘同時砸三根弦),因此聲音不夠飽滿和連貫。除此之外,他的琴比現代鋼琴低半個音。這是因為歷史上的音高標準不統一,巴洛克時期標A的音叉是現在的升G,直到二十世紀標準音A才被確定為是440赫茲。
和莫扎特類似,舒伯特一生經濟困頓,只活了31歲。但他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巨匠,在短暫的人生中創造了輝煌的價值,創作了一千多首作品,其中六百多首藝術歌曲,被稱為“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高產和高質量令人難以置信,據說他僅僅在1815里用工作和雜事之外的空余時間,就創作了兩部交響曲、兩首彌撒曲、三部歌劇、一部弦樂四重奏、四部奏鳴曲、146首歌曲和其他一些零散的鋼琴曲,此外還有兩部歌劇沒有完成。而在10.15那天,他寫了8首歌;17日寫了7首。由此可見他的腦袋里也放著一架鋼琴,說不定還有一個樂隊。
雖然只見過幾次面,舒伯特視貝多芬為偶像。巧的是,貝多芬又深受莫扎特影響。貝多芬的父親希望自己的兒子也是神童,對貝多芬極為嚴格甚至苛刻。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貝多芬活在莫扎特的陰影之下。后來貝多芬找莫扎特學音樂,短暫的接觸讓貝多芬深受感觸。由此可見,牛人往往是深受另一個牛人影響的。莫扎特也經常和海頓切磋琴技,有一次莫扎特寫了一段曲子跟海頓講,我打賭你彈不出來。果真海頓試了一會后就放棄了,讓莫扎特演示一番。只見莫扎特彈到難處的時候淡定地用鼻子輕輕在鋼琴鍵盤上一點,繼續演奏下去了。。。
古典時期之后就是人才輩出的浪漫時期(Romantic)了,浪漫時期大約存在于1780-1910 年。因為貝多芬和舒伯特很多作品里的自由浪漫色彩,他們共同被視為浪漫時期音樂的奠基人。浪漫時期的音樂自由而優美,抒情而具吟唱性。同時,小提琴、長笛、法國號和鋼琴都有了很大的改進,管弦樂隊新增了一些銅管和木管樂器,銅管比如長號和大號,木管比如短笛(高音)和倍低音巴松管(低音)。樂隊的強大讓作曲家可以創造出更多樣的可能性、創造出更具規模和情緒色彩的樂曲,音量也更大。
這時期的音樂非常重視優美自由的旋律,而且為了更自由抒情的效果,樂曲開始在整體和諧的背景下出現了不和諧音符。更多樣的音樂風格也讓音樂界呈現百花齊放、英才輩出的態勢。“鋼琴之王”李斯特不僅首創音樂體裁交響詩,還攜手“鋼琴詩人”肖邦,把鋼琴藝術推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旋律大師”柴可夫斯基、“歌劇大師”威爾第、作曲家指揮家馬勒、“法國的舒曼”福雷、俄國最后一位浪漫主義大師拉赫瑪尼諾夫等眾多知名的音樂家分別創造出了獨特的浪漫風格以及諸多的經典作品。
樂器的不斷改進發展、樂隊規模的不斷擴大、越發自由的作曲風格,為后來的印象時期(Impressionist,大約1875-1925)提供了先決條件。印象派音樂對應文學上的象征派詩歌,用關鍵詞而非流暢嚴謹的句子來抒情,“不合語法”的語句和結構讓印象派音樂曲風開始變得神秘難懂。比如德彪西在1890年創作的《月光曲》(lair de lune),沒有明確的節奏和韻律(比如3/4拍或2/4拍),還常常冒出奇怪的增三和弦(augmented triad)。增三和弦是指C、E和升G構成的三和弦,對應的減三和弦(diminished triad)是C、降E、降G構成的三和弦。古典時期的音樂常常使用減三和弦但幾乎從不使用增三和弦,因為減三和弦聽上去很和諧而增三和弦和奇怪。可即便如此,這首《月光曲》也可以出其不意地通過向下的級進旋律讓人放松愉悅起來。
再后來,打擊樂的地位大幅度提高,新的打擊樂如木琴、鐘琴、鋼片琴都加入了管弦樂隊,藝術音樂迎來了現代時期(modernist)、后現代時期(post-modernist)等。現代風格的音樂充斥著打擊樂和不和諧音符,音量之大有時甚至會讓人反感。1913年,現代風格作曲家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劇《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在法國香榭麗舍大道巴黎劇院進行了首演,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演出幾乎造成了暴亂。《春之祭》有著更加“邪惡”的劇情,充斥著大量的不和諧音和不規則的節奏,大量的打擊樂讓人難以呼吸。斯特拉文斯基甚至將弦樂和鋼琴都作為打擊樂來使用!當時的聽眾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音樂,他們難以接受。幸運的是,在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維奇等音樂家的發展下,現代主義音樂逐漸被人們所認可,并由此演化出了更多的音樂形式和風格。
現在的人們是幸運的,可以聆聽到那么多大師們創造出的美妙音樂。也許你沒有認真接觸過藝術音樂,也許你對音樂一無所知,但聆聽藝術音樂或許可以喚起你心中沉睡的記憶,給你一種超脫于現實的美好體驗。但同時要記得,從合適自己的音樂風格開始,從無到有、由易到難。
最后為耶魯大學公開課《listening to music》安利一發,本文不少內容都是我上完課之后才能寫出的。課程難度由易到難、內容充實,最重要的是上課教授Craig Wright很風趣很有童心,特別喜歡看他聽歌曲聽音樂搖頭晃腦的樣子。視頻在網易公開課上可以找到,課程里出現的曲目可以在網易云音樂搜歌單“Yale course: listening to music”(花花~小公子)找到。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