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羅念一:“我的音樂大學在西藏”
羅念一是西藏人民念念不忘的一名作曲家,人們稱贊他是“漢藏合聲第一人”,阿沛·阿旺晉美曾評價他是“受西藏人民歡迎的作曲家”。羅念一對藏族民間音樂一往情深,常對人說:“我的音樂大學在西藏”。
羅念一,四川合江人,1933年出生于貴州赤水。1949年12月,十八軍到四川合江縣招兵,高中畢業的羅念一被部隊相中。1950年11月,羅念一調到十八軍政治部文工團,18歲的他背上二胡、三弦,跟隨修建川藏公路的筑路大軍一邊教歌、一邊演出、一邊創作,從此開始了雪域高原40多年的軍旅生涯。在甘孜縣目睹廣大藏族群眾喜笑顏開、光著膀子背糧食、趕著騾馬支援進藏部隊時,他的創作激情像山洪一樣爆發,創作了處女作《運輸線上》。在昌都鎮他又創作了成名歌曲《叫我們怎么不歌唱》,這首唱響大江南北的經典歌曲是對高原人民生活和建設的真實寫照,向世人展示了西藏音樂的獨特之美。此后,他的作品就源源不斷地從心間流出,灑遍高原的每一個角落,銘記高原前進的每一個步伐。民主改革開啟了西藏歷史的新紀元,是真正屬于西藏人民的時代,也是羅念一大有作為的時代。羅念一擁有了自己的藏族名字——貢嘎巴登,意為“受眾人喜愛的有才華的人”。他走村串戶在各地采風,感受著高原大地深處涌出的一股股盎然生機。1964年,他作曲的《洗衣歌》,飽含著軍民魚水深情,迅速傳遍神州大地,周恩來總理稱其“格調高雅,是健康向上的小歌舞”。1977年,他創作了歌曲《翻身農奴永遠懷念周總理》。1979年,他創作了歌曲《珞巴的春天》《春天來了》。整個六七十年代,羅念一創作了幾十首作品,讓歷史記住了這段歲月。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高原,西藏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羅念一的創作也再次走向高峰。為西藏和平解放30周年而作的管弦樂《西藏組曲——獻給我的第二故鄉》,深情、歡快、激越、雄渾的曲調,深切地表達了他熱愛西藏,決心獻身西藏的一片赤子之心。還有《美麗的西藏可愛的家鄉》《藏漢親兄弟誰也離不開誰》《雪域之戀》《圣城之夜》《藍色的雅魯藏布江》……
羅念一是中共黨員,歷任西藏軍區文工團創作員、創作組副組長、樂隊指揮、藝術指導,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西藏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自治區政協文史委副主任。作品多次獲獎,歌舞曲《洗衣歌》、歌曲《西藏人民永遠懷念周總理》、舞劇《進軍路上》分別獲1964年、1977年第三、第四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匯演作曲優秀獎和創作獎。2011年,在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際,西藏自治區評選羅念一為“60位感動西藏人物”之一。他曾經十分動情地說:西藏是歌舞的海洋,是我的音樂大學,是我的第二故鄉。我熱愛藏族音樂,熱愛西藏那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是西藏安靜、純潔、樸實的土壤和人民培育了我的音樂藝術修養。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