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持證街頭藝人,上海交大畢業生華俊街頭吹6年薩克斯
2015年,上海交大畢業的華俊成為了上海第二批持證街頭藝人,6年過去,他享受這個身份嗎?拍攝:張呈君剪輯:彭友琦(04:29)
6年前,華俊偶爾路過靜安公園,被一名擺攤的手工藝人吸引,“在繁華熱鬧的上海街頭,這樣靜靜地擺攤,居然不會受到驅趕?”
仔細觀察,華俊發現攤主胸前的牌子——“上海街頭藝人演出證”。憑借著自己薩克斯的功底,一個大膽的想法涌上心頭:我能不能試試?幾輪審核和考查后,2015年6月,他成為了上海第二批通過認證的街頭藝人。
華俊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藝術設計專業,在成為街頭藝人前,他在梅隴文化館從事群眾文化工作,每天兩點一線、朝九晚五。如今,他白天一身筆挺的襯衫西褲,從事群眾文化工作;夜晚來臨,他又化身音樂王子,在上海街頭優雅地演奏薩克斯。
華俊說,在上海街頭表演,能圓自己的舞臺夢,也能給城市添彩,仿佛在平行世界中尋找到另一個自我。
在街頭實現自己的舞臺夢
一把薩克斯、一身酷酷的黑色行頭、一頭紋絲不亂的大背頭,正在候場的華俊和很多人想象中的“街頭藝人”有些不同。
他與薩克斯結緣是在高三沖刺的時候。當時,父母為他準備了一把嶄新的國產薩克斯。“每次學校午休,我騎著自行車匆匆回家,哪怕5分鐘,我也要打開箱子,摸摸金燦燦的樂器,哪怕什么都不會,吹一口氣也開心。這也是我高考沖刺的動力之一。”進了大學后,他把所有的課余時間幾乎都給了自學薩克斯。
工作后,他也經常吹薩克斯自娛自樂,接觸過一些商演。但他的內心一直有一個舞臺夢,而街頭于華俊來說,正是一個廣闊的舞臺。
談起自己的第一次街頭表演,華俊依然興奮,“是在靜安公園門口,剛拿到資質特別開心,完全不緊張,就純粹地釋放自己。”
被頒授街頭藝人演出證時,丈母娘也特地到場見證了這一幕。他打趣說道:“在上海,尤其丈母娘一點頭,你懂的,就有無限的力量。”
6年間,華俊也經歷過心態的變化。
因為路人不經意間投來詫異的目光,會讓他覺得自己在別人眼中淪落為“賣藝的”。有人會用“賣藝”兩個字來定義街頭表演,他心態上難免有些害羞。后來他想了想,加入街頭藝人隊伍的初衷是什么?“是因為我熱愛音樂,也通過了相關考核才持證上崗。欣賞我的表演不需要很高的金錢門檻,還能從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和快樂,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如今,看到觀眾群里一張張友善的臉龐,露出贊許的神情,華俊知道,這些人懂他,也懂他的音樂。
因為工作關系,華俊一般將自己的表演時間安排在周末。在每次兩個小時的表演中,他喜歡演奏“薩克斯王子”肯尼基的音樂,因為很多中國人都是通過他的音樂知道了薩克斯。
華俊在靜安公園門口表演中。
治愈路人是街藝的幸福
站在街頭,吹著薩克斯,華俊看到過一名男子,對方左手漢堡,右手舉著手機,電話那頭的聲音讓他眉頭緊鎖。路過華俊,男子在他的旋律中停下腳步,放下手機,神情也放松了下來。
“這個城市太忙碌了,我想讓大家走在路上舒緩一點。”在街頭表演,華俊的音樂治愈了不少人的心境。
有一次,在吳江路表演時,華俊的眼角瞥到了一位年輕的觀眾,他的狀態和旁人有些不同,魂不守舍的樣子。這位觀眾足足站在那里一刻鐘,靜靜地看著華俊表演。“演出結束后,他走過來說,今天遇到了一些比較難過的事情,是最倒霉的一天。‘我聽了你的音樂,就覺得自己放開了,像是看了心理醫生,被治愈的感覺。’”這樣的評價讓華俊非常感動。
臨走時,這位觀眾給了華俊一個擁抱,華俊說,這個擁抱很值得,因為無需多言,自己的音樂就能幫助到城市里某些失落的人,是一種幸福。
上海的街頭藝人需要嚴格自律,除了上崗前考核,還需要簽署“不定價、不銷售、不擾民”等14項持證上街的職業約定,并接受藝人自治的督導團隊的監督與管理,注意職業形象,嚴格要求表演時的情緒和行為。
華俊說,記得有次在地鐵音樂角演出,一對年輕夫妻推著嬰兒車過來,推車里有一個熟睡的寶寶。“我提前降低了音量,等這對母子走過,我再調回來。這位媽媽轉身,還給我豎起了一個大拇指。”
后來,上海街頭藝人們聚在一起開會討論,就把“為孩子調低音量”這條作為一項不成文的規定,“我們要成為城市的風景,而不能增加城市的噪音。”
持證表演已經成為上海街頭的“平常事”
上海街頭藝人表演早在2014年開啟“破冰之旅”,從靜安公園起步,如今表演點位擴展到30多個,遍布上海;而上海持證街頭藝人從最初一批8人擴展到今年已有17批300余人,覆蓋鋼琴、鍵盤、吉他、薩克斯、小提琴、大提琴、長笛、尤克里里、簫、手風琴等30余種樂器演奏,以及剪紙、中國結編織、人像漫畫、藝術氣球等20多種手工藝展示。
在上海持證街頭藝人的隊伍中,三分之二都是擁有高學歷的80、90后年輕藝人,他們中有雙學士、雙碩士,還有很多海歸。
“上海街頭藝人已經成為了城市的風景線,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高素質人群被吸引加入這個群體,這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我也要為母校上海交大努力爭光,人總是要向前看,滿足于已經擁有的容易讓人產生惰性,做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不讓自己后悔。”華俊說,做街頭藝人不是純粹為了收入,最主要的是實現夢想和對藝術的愛好,才繼續堅持下去。
靠自己的才藝,盡自己的努力,改變以往人們對街頭藝人的偏見和誤解,這是華俊的心愿。而從事街藝表演也更能讓他清楚,老百姓對藝術的喜好是什么。“以靜安公園這個點位為例,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老百姓來遛彎,他們最喜歡聽經典老歌。我們表演的時候會針對性地安排這樣的歌曲,很快能引起共鳴。”
做街頭藝人也能反哺華俊的本職工作。“我本身從事的就是群眾文化工作,面對的也是群眾。在街頭藝人的演出中能找到本職工作的靈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也是相輔相成的。”
如今,街頭藝人持證表演成為上海日常文化生活中的“平常事”,而這樣的“平常事”已經聲名遠播。
一次,華俊代表上海街頭藝人赴新西蘭參加元宵演出,當地一位外國觀眾非常激動地在演出后來到后臺,用一口標準流利的中文說道:“我在上海靜安公園見過你們街頭演出,沒想到遠隔重洋,在自己國家也再次遇見你們,我太激動了。我愛上海,你們是我對上海的美好記憶。”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