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綜合”音樂教育理念讓音樂教育不再“孤立無援”
音樂教室里,老師用“趣味發聲法”引導學生“開聲”,《落雨大》、《月光光》等一首首具有廣東特色的童謠民歌悠揚唱響;舞臺上,孩子們領銜主演的“南腔粵調”民樂戲曲演出火熱進行;校園里,豎笛樂團各聲部和諧排練中;活動室里,一幅幅詞曲、文字、繪畫都由孩子們自己創作的“歌配畫”作品展示其中……這些是廣州各個中小學中常見的音樂教育場景,這些豐富的教育形式,都來自廣州教育局教學研究室音樂教研員朱則平的“四元綜合音樂教育”理念。
所謂“四元”,分別是指“審美、創造、母語、器樂化”四個音樂教育元素,“四元綜合”是將四個音樂教育元素融入日常音樂教育中的各個環節。這是朱則平多年來在湖北、廣東兩省多個學校試驗總結出的音樂教育理念。
“審美”、“創造”為主體
朱則平告訴筆者,在2009年前后,國內音樂教育界曾出現過一股否定“以審美為核心的教育”風潮,反對者將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與音樂的知識與技能對立起來,認為“審美”是空泛的概念,與具體的知識與技能教學無法統一,這種觀念在當時對教師們影響很大。為了堅持藝術教育的審美內核,朱則平選擇了從具體的課堂教學切入,改變大家對藝術教育中“審美”持有的“假大空”的看法,他主張把審美概念融入到音樂課堂中的方方面面。在廣州擔任音樂教研員期間,他每次到學校聽課,都會從各個細節要求老師,首先要求課堂里的歌聲必須具有發聲美和情感表現美。此外還要求老師講課要有語言美,語言使用規范,課件PPT設計和板書字跡要清晰美觀,音樂課室布置整潔大方,甚至是老師著裝,也要避免不修邊幅。2010年他在廣州市開展了一場“趣味發聲練習”現場教學比賽的活動。朱則平說,發聲訓練是音樂教學中的小環節,“趣味”體現出老師教學的方法,如果能讓學生在“趣味”中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說明老師的方法到位、合理,這種有方法、有藝術性的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音樂教育的過程美,在各個細節的要求中,“審美”通過觸手可摸、伸手可做的教學操作即可達到。
在傳統教與學的方式之外,“四元”教育理念除了鼓勵教師進行詞曲、教學上的創新,還注重培養學生在音樂教育上的多元創造性。比如,課堂上,學生們自編自演《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音樂劇;在以音樂為主的課外綜合性藝術活動中,學生可以創作雕塑、繪畫、剪紙、戲劇、舞蹈及微電影等融合各種藝術形式的作品。音樂創造活動中,廣州不少學生還自己動手制作了古琴、竹笛、二胡等樂器。跨越音樂、美術、語文等學科的“歌配畫”創作比賽成為廣州中小學的特色活動之一,學生們自己作詞、作曲,繪以相應主題的繪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藝術創造性。
“母語”、“器樂”為兩翼
2003年,朱則平從湖北調到廣州任音樂教研員,他發現在廣州還有相當多的孩子并不喜歡家鄉本地的特色音樂。早在湖北擔任音樂教師和省教研員時,朱則平就開始采集荊楚民歌創作和編寫適合孩子們演唱與欣賞的校本音樂教材和全省地方音樂教材。朱則平調到廣州之后,廣州本地特有的廣府音樂體系,如童謠、粵劇、漁歌(咸水歌)等地方特色鮮明的音樂素材引起他的注意,以此為基礎他開始進行民間音樂搜集整理、改編創作,編寫和修訂了廣州地方音樂教材。同時,他還嘗試將客家山歌大師請進課堂,與老師學生一起學習這些瀕臨失傳、用本地母語演唱的民間音樂作品。朱則平說,有些民間音樂可能在歌詞上不適合孩子傳唱,需要修改成適合孩子心理的歌詞;有的音域過寬,不適合成長發育中孩子嗓音的特點,需要進行恰當改編,使歌曲內容更健康、更適合孩子演唱。有些戲曲內容對于孩子來說晦澀難懂,朱則平則提議老師在舞蹈表演中加入戲曲的簡單律動,用節奏樂曲進課堂的方式讓孩子們對戲曲“耳濡目染”。歌劇《洪湖赤衛隊》中有演員歌唱時自己用碗碟敲擊伴奏的湖北小曲表演環節,朱則平將其引入音樂課堂,用碗碟這些常見的生活中的餐具、舞臺上的道具作為課堂里的學具來幫助師生進行節奏訓練和為歌唱伴奏。特色課程及“南腔粵調”這樣有特點的演出,實現了音樂教材從書面到“活化”的過程。
在“四元綜合”音樂教育理念中,“器樂化”是不可缺少的一翼。朱則平認為,器樂化教學體現著音樂教育中的“聽覺優先”理念,可以將音樂聽覺(聽覺與練耳)、音樂視覺(讀譜)、音樂觸覺(演奏)有機結合。他在廣州中小學中推行“人人豎笛,人人合奏,人人高素質”的嘗試,一年時間里,廣州市中小學校的學生豎笛樂團發展到了近100支,被業內人士戲稱為“百團大戰”。談到選擇豎笛進行推廣的原因,朱則平說,豎笛短時間內很容易學會,他到美國訪問交流藝術教育經驗時,發現在美國不少中小學也都有豎笛樂團。在歐美國家,豎笛既是一種可以普及音樂教育的常見樂器,也是可以到音樂學院深造的專業性樂器。除此之外,豎笛還可以作為合奏性樂器組成樂團,高音豎笛適合小學生,中音豎笛適合中學生,同時它是十二平均律樂器,中外作品都可以演奏。這些特點決定了豎笛是一種適合用于音樂課堂的樂器,在這個基礎上,朱則平建議課堂上還可以補充一些打擊樂器和特色樂器開展“器樂化”的教學。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