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老師最“抗拒”的幾類學生
音樂領域創作者
在音樂老師的職業生涯中,有幾種學生是老師們是十分抗拒的。他們身上的這些問題雖然并不大,可如果長此以往下去,那么孩子們未來的音樂道路就會深受影響。
學樂器從來不開口唱譜
在音樂老師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學習音樂不唱譜,不如回家賣紅薯。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我們的眼睛收到的信號是一個又一個沒有靈魂的音符,通過大腦的處理,經由嘴巴出聲,這才能將樂譜注入靈魂,形成美妙的聲音,構成動聽的音樂。而演奏樂器則是增加了手部的配合,將美妙的音樂與樂器加以搭配,讓內心的聲音能夠有多種表達方式。
在觀看鋼琴比賽時,細心的人也能注意到,很多鋼琴家都在默默地做出嘴型,在心里唱譜。
眼、腦、嘴、手、耳,無論哪一個器官都是我們在演奏樂器時必不可少的一環,他們的互相配合能幫助演奏者發展全身的感知覺,例如動覺、聽覺等;同時,唱譜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個很好的音準訓練。總之,對于每一位優秀的音樂老師來說,唱譜都是他們必定要求的練習之一。
所以,好的老師都在強調唱譜、唱譜、唱譜,嘴皮子都說破了就是有學生不唱譜,你說氣人不氣人!
心中無節拍,手中無節奏
有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沒有做好訓練穩定節拍的基礎練習,所以在后期練琴期間,就會有拍子不穩,過快或過慢的問題。
這是眾多琴童、甚至是成人學生都會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孩子在家練琴時需要用節拍器來輔助練習。熟練后試著脫離節拍器,不要太過依賴節拍器,在心中慢慢地培養起節拍感。
練習新作品時,學生難免會出現熟練的部分加速練習,不熟的部分慢速練習的問題。這就需要學生開始練琴時要全曲慢速練習,確保不卡頓后才能恢復原速練習。
除此之外,學生還應該進行分段練習,熟練的部分不要頻繁地練習,不熟的部分進行多次練習,這樣才能將一首作品做到最基礎,并完整地演奏出來。
心中無節拍,手中無節奏,這個習慣太恐怖了,遇到這種總說還不改的學生,老師真的要掐人中了!
不學樂理
如果說音樂是敘說美好生活的一幅幅美麗篇章,那么樂理和視唱練耳就是其中的一個個文字,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卻是這幅篇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熟悉考級的家長們都知道,近幾年樂理被列入了考試范疇。針對音樂教育,國家越來能注重培養綜合素質強,而不是只知道機械練琴的學生。
學習樂理能讓我們懂得一些音樂的基礎知識理論,能夠對每一部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框架梳理和構建,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音樂,表現音樂。
記得上學期間老師曾對我們說過一句話,你所學的每一門課程都是幾十年研究的成果,每一門課程之間都有互相之間的聯系,你學習的每一門課程一定都有著它的道理。
所以,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樂理都是學習音樂時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某位學生總跟老師說,“學樂理沒用,”那么他的這個思想跟拿到駕照卻不懂交規的人一樣危險。
忽略所有譜面記號
所有的音樂作品都會或多或少地表明著許多記號,有簡單的跳音、減弱、漸強記號,也有抒發情感的意大利文表情記號。這些都給樂譜增色添彩,讓音符成為了動聽的旋律。
有很多學生在演奏時卻會忽略掉這些記號,他們只覺得不卡殼地彈奏下來就是萬事大吉。但往往把握好這些譜面記號,表達出來才能更好地演繹每一首作品。
無視譜面上記號的學生,抱歉你永遠都是青銅,成不了王者;
用上課的時間練琴
這個問題可以說是每位老師最頭痛的問題了,有很多孩子回到家不練琴,等到下一節課還要老師再陪著練一節課,作業再延續一周才能幫著學生把琴練好,到最后上課教新課就這樣變成了上課陪著練琴。
對于老師來說,這樣的上課方式會影響整體的教學計劃;對于學生來說,這樣毫無意義的課堂既是在浪費財力也是在浪費精力。所以希望廣大的琴童們,一定要堅持每天練琴,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從而不斷地進步。
著名鋼琴教育家周銘孫先生曾說:
我們上鋼琴課主要應該是音樂的提高與方法的改進。而學生來上課,一定要先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都先做好,比如拍子都要數準確、音符都要彈對,不要還存在一大堆錯音、錯拍子就來上課了。
這就像學做菜,各種不同的風味、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講究,是有許多學問和秘訣的。我們現在要做一道大白菜,你拿沒處理過的菜到我這里,我們只能一點兒一點兒地先把泥巴洗掉,把壞的葉子摘掉,等這些事處理完,還沒來得及教如何做菜,一堂課已經下課了,但真正該學的東西,什么都沒學到!
面對這樣的學生,連鋼琴大師都“頭痛”,千萬別讓老師再給你”洗菜了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