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孩子音樂啟蒙,該選什么民族樂器最佳
究竟該給孩子怎樣的“民樂”教育“琵琶單單一個音,就把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美和韻味表達出來了。作為一個民樂人,我覺得學習民族樂器不僅是看中技術(shù)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的創(chuàng)造力,它每一個音都是一個生命。
我覺得音樂不只是育人,更是愈人,它是潤物細無聲的階段,這個很重要。只有我們精神上有了寄托和愉悅,認知到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音樂的價值的體現(xiàn),我們才能在找到自身價值的同時,更好地、更健康地推動這個領(lǐng)域,朝更廣更深的方向發(fā)展,這也是我們傳承的力量。”
——葛詠01民樂之美,美在何處在葛老師看來,琵琶,用現(xiàn)代人的話來說,就是“混血兒”。
它不是我們中國本土所產(chǎn)生的,而是在南北朝時期,通過絲綢之路與西域進行文化交流,曲頸琵琶才由波斯經(jīng)今新疆傳入我國的。
而后,唐代燕樂的興盛,使我國歌舞音樂進入了鼎盛時期,也迎來了琵琶音樂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在這時期的中國文學史上,也留下了大量賦詠琵琶及其表演的詩篇,如唐代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岑參的《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等,膾炙人口,流傳至今。
在西北地區(qū),到處可以聽見琵琶演奏的聲響。
在江浙地帶,更是出現(xiàn)了“琵琶多于飯甑,措大多于鯽魚”的局面。
在敦煌壁畫中,橫抱琵琶的圖形最多,可以說凡畫有音樂形象處,必繪有琵琶。壁畫中還有反彈琵琶的伎樂圖,其繪畫中的美學意義大大超過實際樂器演奏的意義。
反彈琵琶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音樂繁榮發(fā)展,空前普及的階段,也是中國音樂史上至今留下最多音樂記錄的時期。
公元十五世紀左右,琵琶已擁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兒高》、《漢宮秋月》和《陽春白雪》為代表的文曲。
清代還出現(xiàn)了華秋萍編輯的最早的《琵琶譜》,成為中國音樂寶庫中的珍貴“財富”。
琵琶,單單的一個音,就把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千年之美與韻味,表達的淋漓盡致。
它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在中國文化歷史的長卷上,添上了濃墨重彩、璀璨光芒的一筆。
一把琵琶,只要您的技藝高超,就能當做無數(shù)種樂器來演奏。
從中國的三弦到中東的烏德琴,再到印度的西塔爾琴和塔布拉鼓、歐美的電吉他、古典吉他、民謠吉他……這些樂器的音色,方錦龍都能用一把琵琶模仿出來。
方錦龍 中國著名琵琶演奏家,現(xiàn)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用方錦龍的話說,音樂“一定要好玩”。
他用各種“獵奇”的方式演奏樂器,其實就是為了讓大家覺得“音樂的‘樂’和快樂的‘樂’是一回事”。
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讓更多的人來喜歡民樂。
這也正如視頻中葛老師提到的,只有更多的人喜歡民樂,認知到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音樂的價值,才會有真正的文化自信。進而,才能推動民族音樂朝更廣、更深的方向發(fā)展,這也是傳承的力量。
方錦龍在葛老師看來,民族器樂最重要的是它的創(chuàng)造力,每一個音都是一個生命,所以在每個音里面去找民族器樂的這種古韻,這是在別的樂器里找不到的。
我們學習傳統(tǒng)民族樂器看中的不僅是技術(shù)的提高,更多的則是對孩子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首先,提升和推動孩子心智的發(fā)展視頻中葛老師也提到,不只琵琶,所有的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都對孩子心智的發(fā)展有極大的提升和推動作用。
這個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就像美育,它是潤物細無聲的。它可能沒有那么直白,但當孩子慢慢走過幾年以后,我們才會看到孩子的變化可能不一樣了。
其次,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學習民族樂器能夠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幫助孩子安靜下來,因為中國的音樂很多的韻味都是在一個音里去做變化。
如果我們沒有安安靜靜的去聽那一個音,去關(guān)注這個音的變化,那他是不可能把音樂的美表達的淋漓盡致的。
同時,提升孩子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知力在葛老師看來,學習傳統(tǒng)民族器樂,對孩子認知古詩、國畫等都是大有幫助的。
就像我們中國的水墨畫,其實很簡單的,只有白色和黑色。但是通過它黑色的淺、深層次的變化,就能把山與水,把你的近與遠,把一個大自然都能顯示出來,而琵琶恰恰也是具有這樣的特點。
還有比如我們彈《春江花月夜》,當孩子們彈到《春江花月夜》的時候,再去讀白居易的《琵琶行》,這時他們讀到的“大珠小珠落玉盤”,便會有那種顆粒性的彈跳感、清脆感,這都使得孩子們對音樂、對文字的感知有了更深的提升。
最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在葛老師的學生中,有一個很膽小的小女孩,她說話、彈琴都是細細的,一點聲音都不敢出。
后來葛老師從引入她的喜好開始,時常給她一些活潑性的小曲子,并帶著她一起體會曲子的意境。慢慢地,這個小女孩眼中的光亮趕走了她的畏懼,她開始打開自己的內(nèi)心了。
再后來,隨著她演奏能力的提升,葛老師不斷加入更有力道的樂曲,在不斷體會樂曲的過程中,這個孩子終于把內(nèi)心的潛能釋放出來了,并在其中重拾自信、找到自我。
學習琵琶、學習民族樂器,看中的不僅是孩子技能的提高,更是孩子自身素養(yǎng)、認知的提高。
可很多家長見到琵琶就望而卻步,覺得琵琶是一個技巧很多、很難學習的樂器,不想讓孩子接觸。
但這在葛老師看來,恰恰是一個誤導(dǎo)和誤區(qū)。
那如何走出誤區(qū),正確認識琵琶,給予孩子一場科學的民樂教育呢?
02音樂之美,治愈靈魂很多家長覺得既然學習樂器的好處這么多,那我們無條件讓孩子去學就是了。但在葛老師看來,這并不可取。
因為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如果我們非得讓一個過于活潑的孩子,安安靜靜的去彈琴,那這對他來講,可能是一種痛苦。
在葛老師看來,音樂的作用不只是育人,教育的育。更是愈人,治愈的愈,這個很重要。
物質(zhì)滿足只是淺層次的滿足,只有當我們精神上有了寄托和愉悅,才能找到自身的價值。
那我們?nèi)绾谓o予孩子一場科學的民樂教育呢?
葛老師建議,先從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合他的樂器開始。
第一、帶孩子去聽音樂會如何幫助孩子發(fā)掘他的特性呢?帶孩子多去聽一聽音樂會是不錯的選擇。
在音樂會的選擇上,無論是西洋音樂,還是中國音樂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讓孩子去感受、去感覺到音樂的美,從而發(fā)現(xiàn)他感興趣的樂器。
第二、去正規(guī)的機構(gòu)試課視頻中葛老師提到,我們可以根據(jù)孩子最初的喜好,帶他到正規(guī)的機構(gòu)去試課。
看看老師怎么樣?是不是和孩子有特殊的緣分,能夠引導(dǎo)孩子去喜歡上樂器。
第三、參加學校樂團現(xiàn)在,每個學校都有很多樂團,我們可以鼓勵孩子去學校的樂團試一試。
在學校樂團這個大的氛圍里,孩子可能通過這種合作性,還有對樂器的熟知度,會比單個學習更有動力。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