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弦風》胡琴名家音樂會 軟弓京胡獨奏《花鄉鳥語》
軟弓京胡獨奏《花鄉鳥語》
《花鄉鳥語》描繪了春到菏澤牡丹鄉,鳥語蟲鳴、花香習習。軟弓胡獨特的音效和演奏技法,把大地萬物復蘇的自然界聲響模仿的惟妙惟肖,藝術的表現了大自然的無盡魅力。
軟弓胡藝術簡介軟弓胡,又名“軟弓京胡”,民間俗稱“二鼓子”,是中國民族弓弦樂器中獨具特色的民間樂器之一,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歷史。它是在清代乾隆年間,從蒙古傳入中原的。在魯西南民間,主要用于山東琴書等曲藝的伴奏和弦索樂的演奏。清乾隆年間京劇形成后,軟弓胡琴被用于京劇皮簧腔的伴奏。后經胡琴樂師不斷加工改進,將軟弓子改為硬弓,成為了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京胡。但流傳在菏澤民間的軟弓胡琴,卻在南路山東琴書和菏澤弦索樂的演奏中,被保存了下來。
軟弓胡藝術在其流傳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具風格的演奏特點,有著獨特的演奏技法和曲目,在胡琴大家族里獨樹一幟。在魯西南民間,軟弓胡除用于南路山東琴書的伴奏和菏澤弦索樂的合奏外,還經常用于獨奏或協奏。因而有著獨特的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軟弓胡的琴筒和琴桿、軸,通常是用紅木或其它硬木制作而成,民間制作的琴筒與琴桿也有用銅制的;還有直接用京胡加軟弓的。軟弓胡的弓子是獨特的,它的前半部三分之一處是獨立的勾狀薄竹片。軟弓胡最為獨特的演奏技法是它的瀝弓技法,民間俗稱“嘟嚕弓”。演奏時,右手的拇、食指捏住弓桿,弓毛緊壓琴筒,小指向外挑住弓毛,并加大與琴弦的摩擦力,發出連續密集的“嘟嚕”音,類似于嗩吶的“花舌”音效。所以它不僅能模仿嗩吶的演奏,還能模仿各種鳥叫蟲鳴等自然界聲音。
演奏家介紹/ 胡化山 /一級演員,濟南大學、菏澤學院特聘教師。國家級非遺項目山東琴書代表性傳承人,琴箏清曲古樂社樂師、副社長。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曲藝音樂學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雷琴研究會會員。
創作演出的節目曾獲得文化部表演一等獎、群星獎和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曲藝大賽一等獎及菏澤市首屆牡丹文藝獎。軟弓胡《抬花轎》在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組織的“金胡琴”獎評選中,榮獲優秀作品獎、最佳原生態獎和最佳演奏獎。參加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音樂公開課》節目錄制,演出的軟弓胡、雷琴節目曾多次在央視播出。近幾年來,隨琴箏清曲古樂社多次應邀在中國音樂學院和臺灣藝術大學等多所音樂學府交流演出,對軟弓胡、雷琴藝術的傳播與推廣,產生積極影響。
山東菏澤琴箏清曲古樂社創建于2011年。樂社承擔著菏澤弦索樂、山東古箏樂、山東琴書(南路)三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軟弓胡音樂、雷琴藝術兩個省市級非遺項目的傳承與保護工作。樂社樂師集中了菏澤優秀的民間藝術家,他們大多是國家級和省、市級非遺傳承人。既是琴書演唱大家,又是弦索樂器演奏能手。一專多能,技藝精湛。樂社聘請著名音樂學家喬建中先生和弦索、箏樂大師趙登山先生擔任樂社藝術指導,挖掘、收集、整理復排了一大批優秀傳統曲目、唱段和曲牌。獲得了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群星優秀演奏獎、中國民間樂種組合展演一等獎、全國優秀曲藝節目展演獎和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中國民族器樂展演獎的佳績。并應邀在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南京曉莊學院、河南師范大學和臺灣藝術大學、臺灣世新大學、臺灣大同大學等高校作學術交流演出,在全國產生重要影響。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