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育中融合多元文化,關注學生音樂實踐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間的交流愈加密切,呈現出立體化、多元化的趨勢,學生所接觸的知識更加豐富多樣。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則需要教師與時俱進地應用現代化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留意情境中的音樂實踐
新課改不斷深入推動了教學方式的變革,小學音樂教學中也有了更加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模式。其中情境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主導的階段,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情景教學的有效應用則為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音樂教學中,根據音樂作品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當中增加情感體驗,促進學生音樂審美水平的提升,同時還能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尊重學生音樂文化體驗
每一位學生生活背景、經歷等因素都不相同,因此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有很多不同。學生之間的審美素養、認知能力、音樂體驗、音樂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他們對同一個作品的體驗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一個傳統音樂作品的產生,往往反映了該地區或國家人民普遍的審美、風俗、文化等等。因此,如果學生無法理解多元文化知識,那么他就很難將自身的情感與課堂中教師或音樂作品產生共鳴,進而影響音樂教學的質量。
因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尊重每一位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音樂課堂學習,將自身對不同音樂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知。
結語
綜上所述,在音樂教學中,應加強音樂與文化的內在聯系,關注音樂實踐,尊重學生的體驗,以及價值觀的引導等等,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知。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