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戲劇性游戲:兒童天生是導演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看到過自己的孩子創造的這樣一個場景,尤其是在幼兒園階段。孩子擺弄著自己心愛的玩具,然后依次拿起玩具給他們配音,設計動作。
從表面上看,孩子只是在跟玩偶進行一個簡單的情景游戲,而實際上,孩子在進行的是一場需要設計對白、設置情節、分配角色的“導演游戲”。孩子們不需要其他玩伴的配合,只把各種玩偶當做他們的玩伴。不擔任任何固定的角色,只是在那里調整各種人物之間的關系。
隨著兒童能力和年齡的發展,我們又常看到以下場景:
萌萌,你來當安娜,我當愛莎,我們就假裝這里是冰雪宮殿,我們一起在這里跳舞吧!然后我就用魔法打中了你,然后你就倒下了,好嗎?開始!“letitgoletitgo...”......
這個場景比較多的會發生在幼兒園的預科班(學前班)或者小學低年級。他們的想象不再局限于周圍的物品或人,也不再是一個人玩,而是自己想象出一個虛構的世界,并主動和伙伴進行一個有情節的游戲。
這種游戲就是較高水平的“戲劇性游戲”,是一種創造性的、自發的游戲,在游戲中兒童憑借自己的想象在創造和編寫戲劇角色、行為或事件。
戲劇性游戲最核心的成分就是模仿,它是和兒童的模仿天性分不開的。模仿行為會一直伴隨兒童的成長,并從觀察模仿老師、父母、同伴的行為,逐步擴張到模仿影視、文學作品中的人物。
在我們的戲劇課堂中,老師也會經常設計這樣一個環節:給出一個場景名稱(如:灰姑娘參加王子的舞會),讓孩子們自己去建構場景、設計情節和對白。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的,首先是確定角色、然后安排/分配角色、設計對白、排練。整個過程都是孩子自己討論、自己決定的,老師只是在旁邊觀察,需要幫助時才會介入。
在課程中,我們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及能力的發展,孩子會越來越有創造力、情節設計的來源也越來越豐富、語言對白設計的也越來越豐富。孩子在課程中感到無比的自由,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組織一出戲,他們是積極的、自主的導演。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