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歌唱家范宇文:音樂溝通心靈 歌聲溫暖兩岸
夏日,從臺北市區一處小型音樂廳傳出《秋水伊人》《我愛你,塞北的雪》等歌曲的合唱聲。舞臺上帶領大家排練的是曾被譽為“臺灣最美聲音”的著名歌唱家范宇文,她曾以一曲深情的《我愛你,中國》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為大陸觀眾所知。
1946年出生的范宇文從小就愛唱歌、不怯場,當年同時被臺中女中和臺北女師錄取,父親堅持讓她選擇后者,為的是將來能有穩定的教師工作。
范宇文當了十余年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后,出于對音樂的熱愛與執著,28歲時申請到臺北師范大學音樂系讀書,那時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家人支持下,范宇文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了學業,“唱歌讓我快樂,大學時光是最快樂的日子”。畢業后,她繼續到意大利米蘭的威爾第音樂學院深造,并用兩年時間完成了五年的學習,且成績優異。
上世紀80年代初,臺灣經濟快速發展,藝術活動頻繁。留學歸來的范宇文不僅成功找到一份教授音樂的教職,還獲得很多演出邀請,在《弄臣》《卡門》《圖蘭朵》《西廂記》等著名歌劇中的精彩演出,令她迅速成為臺灣家喻戶曉的“聲樂天后”。
近日,范宇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向記者展示了其珍藏的十余冊《宇文締造的天地》剪貼冊,這是她父親親手制作的,記錄著她從第一次登臺演出到蜚聲樂壇的各類報道和演出信息。范家1949年隨軍來臺,范宇文說,“父親一直說等我去四川辦獨唱會,就跟我一起回故鄉。可惜他卻沒能等到那一天”。
1988年,兩岸交流尚未全方位開放時,范宇文便和上海歌劇院的演員合作演出了《西廂記》,飾演女主角崔鶯鶯。“第一次來到在歷史書里學到的上海,心情非常激動。”范宇文回憶起與大陸同行的合作,“心中的溫暖不知道怎么說”。當時她的演出鞋尺寸做小了,來不及重做。“有一個男生,每天穿我那個小鞋,幫我撐大”。
上世紀90年代初,大陸歌唱家成明到臺灣時把《我愛你,中國》的歌譜送給范宇文,她立刻在家中鋼琴上彈奏起來。“歌中描述的大山大海,四季變化的中國,讓我不自覺地流淚。我唱這首歌的節奏比別人慢,因為每次演唱,歌詞中描繪的景色就一幕幕展現。我用心地在歌聲里訴說著感情。”
范宇文在音樂道路上追求“藝術歌曲通俗化,通俗歌曲藝術化”。她說,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歌劇、聲樂,所以她開創了獨特的演唱會方式,先把藝術歌曲通俗化地講解,再演唱。
范宇文第一個在臺灣唱響了《我愛你,中國》,也讓這首歌成為當時熱門歌曲之一。1998年,她在央視春晚演唱了這首歌,成為最早登上春晚舞臺的臺灣歌唱家之一。范宇文還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知名高等學府舉辦過獨唱音樂會,將許多名曲分享給莘莘學子,《我愛你,中國》是保留曲目。
范宇文自1995年起,帶領愛好音樂的女性朋友組成臺北蘭心合唱團,“我教她們唱《我愛你,塞北的雪》等歌曲,用藝術感染大家”。她一直堅信,音樂是最好的表達,藝術的熏陶可以消弭兩岸間曾經的誤解。
合唱團成立至今已22年,多次跟隨范宇文到大陸各地演唱。“在一次演出途中經過黃河,我們特別興奮,一定堅持要停車去看看。”范宇文說,“我們帶著歌聲走遍大江南北,感動過很多人。”她們既唱《我愛你,塞北的雪》《我愛你,中國》,也唱《望春風》《思慕的人》《白牡丹》等經典臺灣歌曲。“中國人要唱中國歌,中國人要把中國歌唱好,這是最重要的。”
范宇文說,兩岸交流30年,讓她收獲了很多大陸音樂界的好朋友,也看到了大陸音樂的進步發展。“兩岸同為炎黃子孫,流著同樣的血,同受中華文化熏陶”,范宇文說,“我在大陸的舞臺上感受到了觀眾們對我的喜愛,我也愿意促成更多兩岸音樂交流活動。音樂是很好的溝通方式,希望兩岸青年在音樂領域多交流,越交流才能越了解。”
中音在線:在線音樂學習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