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BBC逍遙音樂會今年可謂是全球各地交響樂團的盛會。不僅四支來自亞洲的樂團——中國愛樂樂團、首爾愛樂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和卡塔爾愛樂樂團競相登臺,連平日少有耳聞的土耳其波路山交響樂團、冰島交響樂團也會師倫敦。當然除此之外,歐美天團級別的克里夫蘭管弦樂團、布商大廈(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西東合集樂團、捷克愛樂樂團、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和柏林愛樂樂團也在倫敦為音樂節錦上添花。如此眾多且高密集的樂團連番轟炸,自然在無形之中形成了一番公關宣傳戰。各家樂團都拿出看家本領吸引大眾眼球。首爾愛樂以鄭明勛捧出朝鮮銀河水管弦樂團下落為賣點,卡塔爾愛樂有張漢娜談及女性指揮家敏感話題,西東合集維系巴倫伯伊姆炮轟中東和平進程,蘇黎世主打大衛·津曼離任的告別音樂會,新加坡交響樂團力捧普利策獲獎者周龍新作。
在各種絞盡腦汁的預熱混戰中,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憑借其創始人兼音樂總監伊凡·菲舍爾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殺出一條血路。菲舍爾在接受《泰晤士報》采訪時,斷言“如果繼續按照現有模式走老套的話,交響樂團存活最多不過數十年。如果要給這段時間加個期限的話,我覺得會是三十年!狈粕釥柼岬,國有樂團和公有制樂團行將就木,資金來源越來越匱乏。無論是美國基金贊助模式還是歐洲政府撥款模式,都無法維繼百多年來基本不變的交響樂團生態。最后他指出一條明路:“我希望樂團以更加變通的方式應對樂團規模和聽眾及作曲家口味。”
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英國樂團界的強烈反彈,并借助其他媒體諸如英國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廣播電臺“古典調頻”繼續發酵。先后有藝術管理者和樂團管理者表示這套理論“不適用于良性健康發展的英國樂團”,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菲舍爾的觀點“其實有針對性,更是在泄私憤,矛頭直指自己的死對頭匈牙利國家愛樂樂團”。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總經理邁克爾·伊金也急著劃清界限,穩定一頭霧水的贊助商軍心:“我團正如英國其他文化創意產業一樣,充滿勃勃生機,是為社會和國家文化生活的頂梁柱!币粫r間全世界都在討論菲舍爾的“樂團活不過三十年”言論,似乎大家都落入菲舍爾博人眼球的圈套并為他繼續添磚加瓦。不過縱觀今年逍遙音樂節的75場演出,就屬布達佩斯節日管弦樂團獲得了最長時間和最廣泛媒體的討論。菲舍爾的言論,拋開其真假高低不談,已為布達佩斯樂團在媒體戰上先下一城而且愈戰愈勇,不失為“變通”的絕佳案例。
然而口誅筆伐過完癮后,人們不妨應該關注這支樂團及菲舍爾在近年來的一些創舉,了解菲舍爾所提“變通”的具體意義何在。比如去年12月末的三十周年音樂會(《音樂周報》有刊登),樂團在布達佩斯議會舉行的紀念音樂會便以樂團的不同組合加上歷往退休離任樂師的回歸,全奏勛伯格改編的《勃拉姆斯g小調第一鋼琴四重奏》的末樂章,用一反常態的排兵布陣和不同尋常的曲目編配為慶生音樂會重新定義。
在今年的倫敦逍遙音樂會的第一場音樂會上,樂團以菲舍爾重新配器的三首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亮相,極富新意與民間風俗。甚至在音樂會尚未開始時的基準調音階段,樂團先演奏了一段半分鐘的民間曲調,在稀稀拉拉的掌聲后以雙簧管的A和降B為銅管和弦樂對音,處處都顯出與常規音樂會的不同。然而這些“變通”并未影響音樂會其余部分的進行,也對整體完成度有裨無害。
作為《留聲機》2008年12月評選的“二十大樂團”之一,也許菲舍爾和這支樂團有足夠的底氣、實力和知名度對樂團生態的未來定調。大放厥詞也好,標題黨也好,危言聳聽也好,居安思危也好,菲舍爾的言論就像是為樂團界百年來密不透風一片漆黑的禁室墻上鑿出了一個小孔,透進難得的陽光,在地上留下一個碗口大小的光斑,里面寫著一個帶圈的白色粉筆字——拆。
□唐若甫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