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大學新生入學季,作為擔任新生課程的老師,總是特別關注這些新生的生源情況。目前國內各專業院校的音樂招生都有自主政策,除了專業分是招生的主要錄取線,多數綜合性大學的音樂專業招生還將高考文化分按一定比例計入錄取分數。以筆者所在的學校來看,今年音樂的考生文化成績出現了往年少見的高分。另據了解,福建音樂類考生中還出現638的高分(高出福建文科一本投檔線77分),且文化高分者的專業分也較高。可喜的是,學霸愛上了音樂!或者說,音樂遇見了學霸!
今年音樂的生源情況之所以值得一談,是因為以往的音樂生源多為文化成績上不了二本線,想通過報考音樂專業而“曲線”進入大學,甚至進入211、985一類的院校。近十幾年來,隨著全國音樂院校擴招、大學增設音樂專業的“大流”,音樂生源情況也出現微妙的變化。按理說,音樂院校或音樂專業的學生,應該具有相應的音樂素質和專業訓練的學習基礎,然而,在近乎失控的擴招和匆匆上馬的新增專業背景下,出現了音樂生源急劇下滑的怪現象,音樂專業中“五音不全”的學生大有人在,音樂教育教學質量可想而知。
也許是“不是這塊料卻硬學”的原因,有人專門調查了音樂院校中學生對專業的喜愛程度,結果低得令人出乎意料。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對音樂不感興趣、沒有發自內心的喜愛,甚至產生厭惡的情緒,再加上本身就沒多少“音樂細胞”,就很難培養出拔尖的音樂人才。
綜觀古今中外,但凡音樂大師,要么是具有非凡音樂天賦的神童天才,要么是文理兼通的知識精英。如著名的俄羅斯“強力集團”中,自稱為“星期天作曲家”的鮑羅丁,他的主業是化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音樂創作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聞名遐邇的世界醫師交響樂團,成員業余的工作、專業的水平和敬業的精神,令人贊嘆。近期2014CCTV鋼琴小提琴大賽業余組的比賽中,來自國內名校的學霸們,演奏水平與專業不相上下,演奏中表現出扎實的文化底蘊和人文修養,讓人感覺出這才是對音樂的“真愛”和真正的“專業”。連流行音樂領域和娛樂圈中,“學霸”也越來越多,越發令人矚目。如王力宏的音樂才華大家有目共睹,擅長小提琴、鋼琴、爵士鼓、長笛等十多種樂器,作詞譜曲樣樣精通。他在獲得美國威廉姆斯學院學士學位后又在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獲得雙碩士學位。在沒有設立音樂專業的清華大學,學霸們在音樂領域的建樹也非同一般。
從事音樂工作的人,不僅需要具備較高的音樂稟賦以實施演奏、演唱和創作的藝術行為,還要擁有較強的文化理解能力、音樂表達和寫作能力,以準確傳達音樂表演的微妙感受。音樂專業對人才的要求,應該是多方面的,尤其不能降低文化修養水平。但是,國內近年來音樂人才的整體文化水平,在不斷突破底線,導致大量并無多少音樂天賦的學生,因音樂專業文化成績要求低而涌進音樂院校。有段時間社會上甚至有一種認識誤區,就是書如果念得不好,趕緊半路出家,讓孩子學習音樂報考音樂院校。而文化成績高的學生學音樂,總感覺是“浪費”了,這些因素直接導致音樂生源文化水平整體下滑。事實上,并不是書念得不好的人,音樂素質就一定高。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多的孩子從小有機會接受音樂訓練,在不耽誤文化課學習的同時,音樂能力也得到發展。從筆者多年從教的經驗看,在同樣具有一定音樂天分的孩子中,書念得好的孩子,音樂的悟性和表現能力遠遠超過書念得不好的孩子。而那些既沒有音樂天分又不會念書的孩子,簡直難于教授下去。
從2014年全國大部分省份和一些著名高校大幅提高藝術類提檔線的情況看,今后“文理不通,走音樂道路”的時代將有所改變,音樂生源將來自比較常態的渠道,以后想通過藝考作為跨入大學校門的道路越來越難走了。音樂需要學霸級的人才,期待更多的學霸愛上音樂!(音樂周報/陳新鳳)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