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樂洋(右)捧回大獎
海峽都市報9月30日訊 在剛剛結束的2014CCTV鋼琴小提琴大賽中,來自培元中學的初三女生湯樂洋發揮出色,一舉奪得小提琴業余二組(青少年組)金獎。琴齡已經超過十年的她擁有穩健的臺風和豐富的比賽經驗,曾獲得全國小提琴優秀選手展演金獎和全國小金鐘獎少年A組金獎,這也是她第三次在全國性大賽中奪冠。
打破魔咒
第一個上場獲全場最高分
此次比賽的出場順序由選手進行抽簽,復賽的順序和決賽一樣。在各種比賽和考試中,抽到第一個上場,不僅壓力大,而且分數很容易被壓低。湯樂洋在心里默念“千萬不要抽到第一個啊!”沒想到事與愿違。當時圍在電視前看直播的家人也都為她捏了一把冷汗。
抽了個“下下簽”,湯樂洋決定拼了。比賽前,她深吸一口氣,平復緊張的心情。憑借著扎實的小提琴功底和豐富的大型比賽經驗,湯樂洋穩健的臺風Hold住全場。她的情緒完全隨著《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起伏,閉上眼睛,時而皺眉,時而嘴角上揚,身體跟隨節奏擺動。在復賽和決賽都是第一個出場的她最終獲得了全場最高分,把金獎收入囊中。
湯樂洋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孩子,除了小提琴,她還擅長主持和跳舞。在復賽中有一個考驗選手節奏感的環節,之前完全沒有學過架子鼓的湯樂洋準確地打出了歌曲的節奏,被評委盛贊“是心中有音樂的人”。在經歷過糾結和仔細地考慮之后,如今的湯樂洋已經十分明確自己的目標,“我將來要當一名專業的小提琴演奏家,希望能在交響樂團里成為首席”。
學琴秘籍 “用心感受和理解音樂”
從三四歲開始學琴,如今湯樂洋的琴齡已經超過十年了。因為長年累月練琴,樂洋的左腮上有個硬幣大小的繭子,“有些發青,應該好不了了”。她左手的手指上也都是厚厚的老繭。樂洋每天都要堅持至少一小時的練琴時間,如果是寒暑假,則要練習四五個小時甚至更長。今年初三的湯樂洋學業比以前更重,每天練琴的時間只能是在晚自習回家之后的一個小時。“一般是從晚上10點練到11點。”她開玩笑說,“鄰居都超好的,從來沒有投訴過我擾民。”
說起自己學琴的秘訣,湯樂洋說:“最重要的是要用心理解和感受音樂。”練習小提琴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但是“音樂不是練出來的”。在學習新的曲子時,湯樂洋會詳細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及曲子的創作背景。她印象很深的是羅馬尼亞作曲家波隆貝斯庫的《敘事曲》,為了能拉好這首曲子,她特意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還找來相關電影觀看,“每次演奏,我的腦子里總會浮現作者與友人在雪地里一拉一和的畫面,充滿了悲憤和憂傷”。
虎媽教育 “走職業道路必須嚴格培養”
湯樂洋的媽媽黃金英是一名小提琴老師,也是引領湯樂洋進入小提琴世界的啟蒙老師。對于樂洋的培養,她算得上是一個“虎媽”。因為自小看到樂洋難得的小提琴天賦,媽媽對女兒的要求十分嚴格。五年級時,樂洋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比賽,因為偷懶不專心練習,媽媽動手打了她。
“當時孩子的爸爸都快跟我吵起來了。”黃金英說,“如果只是把小提琴當成是提高素質的訓練,可以以孩子的興趣為主。但如果是想讓孩子走上專業音樂家的道路,必須要‘逼’著孩子不斷練習。”
湯樂洋從小就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這也是父母著重培養她的一個方面。五年級時,樂洋兩周一次自己坐動車去福州找老師練琴。這次去央視參加比賽,樂洋也是自己一個人坐飛機到北京,父母都沒有陪在身邊。
“我們從小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媽媽說,孩子準備去上海或者北京上高中,將來還打算去國外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非常重要。(海都記者 葉碧玉 實習生 蔡梅瑩)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