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勛出場有點酷。昨天下午結(jié)束排練后,出現(xiàn)在杭州大劇院的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時,他就像傳說中那樣嚴(yán)格,繃著臉,看著臺下,眼睛像鷹一樣凌厲。
提問環(huán)節(jié),有人問他,聽說你對樂團要求非常高,當(dāng)年指揮柏林愛樂的時候,你曾甩手走人,跟杭州愛樂合作有怎樣的契機?他右手一拍腦門,仰臉笑了:那是我年輕時做的事了。
與祖賓·梅賓、小澤征爾并稱為“亞洲三大指揮”的鄭明勛,在這一笑之后,逐漸變幻成一位語重心長的韓國大叔,跟大家拉起了家常。
昨天的見面會,有樂迷專程從上海趕來,都感嘆不虛此行。
A 生活在“音樂之家”
鋼琴和巧克力是兒時的最愛,還學(xué)過跳芭蕾
鄭明勛所在的“音樂之家”是世界音樂界的一樁美談——姐弟7人,有6人從事音樂。其中姐姐鄭京和、鄭明和分別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大提琴演奏家。早年姐弟三人還經(jīng)常組成著名的“鄭氏三重奏”在世界各地巡演。
但父母并不是學(xué)音樂出身。所以鄭明勛說:父母是有智慧的人,希望孩子們從小接觸人類最偉大的藝術(shù),所以鄭家的每個孩子都進行了不同的藝術(shù)學(xué)習(xí)。鄭明勛甚至還學(xué)過芭蕾舞。
“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家,但可以一輩子享受文化和藝術(shù)。”持這種理念的父母,培養(yǎng)著孩子們的興趣,同時支持孩子們自由選擇。鄭明勛姐弟都逐漸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樂器。鄭明勛小時候選的是鋼琴。4歲時,鋼琴和巧克力是他眼中的最愛。
他鋼琴其實彈得很棒。7歲時就與漢城愛樂樂團合作演出,成為當(dāng)時享譽韓國的小鋼琴家。21歲時他參加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榮膺第二名。選擇改行做指揮是之后的事情——在遇到指揮大師朱里尼之后。
鋼琴在鄭明勛的生活中有多重要?聽杭州愛樂的工作人員說,昨天一大早他就到排練廳去練琴了。鄭明勛透露,去年他人生第一次錄制了鋼琴獨奏唱片。而論到各種身份在他心中的分量,音樂家是NO.1,No.2是鋼琴家,然后才是指揮家。
第一次來杭州,鄭明勛是為了10月10日晚上跟杭州愛樂的音樂會。巧的是,整整兩周后,大他5歲的姐姐鄭京和也要來杭演出。昨天的發(fā)布會現(xiàn)場,他由衷地贊美了姐姐:她是我迄今見過的最熱情、最有激情的小提琴演奏家,她對音樂的熱愛,讓她比指揮還熟悉樂隊。
B 15分鐘就能做好意大利面
音樂會結(jié)束后他會飛速回到家中做一桌菜慶賀
鄭明勛很愛用做菜來比喻音樂。
比如有人問天賦重要還是后天努力重要,他思索一下回答:5%的天賦,5%的運氣,還有90%靠努力。其實就像做飯一樣,把不同的佐料混在一起,達到好結(jié)果。
又比如談到別人對他的影響,他說:朱里尼有幾句話我記得很牢,卡拉揚有幾句話我印象深刻,把這些重要的話混合起來,做出一頓飯,那就是我的。
談起音樂來,幾乎句句不離做飯。因為做飯做菜,實在是鄭明勛生活中很重要的事。他自爆說,他的第一個職業(yè)作品,就是8歲時在自家開的餐廳做的菜。那時父親放棄律師工作,舉家遷居美國西雅圖開起了餐館,受父親影響,鄭明勛對做菜很鐘情。
32年前,從美國到歐洲發(fā)展,原因之一也是那里的美食吸引了他。鄭明勛說,自己15分鐘就能做出意大利面,意大利面每天至少吃一頓。
每次音樂會結(jié)束,他都會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干嗎?做飯給音樂會上的朋友們吃。速度有多快?朋友們從音樂廳趕到他家,他已經(jīng)把飯菜端上來了。他謙虛地說“不是精致的大餐,是家常的美食。”
在餐館遇到好吃的菜,他會跑到廚房請教廚師怎么做,他希望有一天可以認(rèn)真地去學(xué)習(xí)烹飪,也會學(xué)著做做中國菜。
頓了頓他又說,大家可能都以為我太太很幸運,因為只要我在家,都是我做飯。實際上現(xiàn)實中我忙碌的時候很多,100件事我可能只做2件事,其他98件事太太做了——明明是超會做菜的“暖男”,還不忘細(xì)心地維護太太。(杭州日報/張向芳 文 王毅 攝)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