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不同學生對快速技巧的掌握快慢有很大差異,即使動作技巧程度相近也因人而異,這與學生的脾氣、性格、心理狀態都有一定聯系。在幫助學生合理有序地組織動作(如:指序設計、弦序設計、動作部位、動作交接方式等。),并且加強雙手動作水平的平衡練習情況下,我還著重根據學生情況對其進行心理狀態的調整。如:有的學生“慢性子”,對動作老有等待心理,我提醒其動作要積極、主動,心理要有興奮感才能把速度提高;還有的學生彈奏起來興奮點極高,動作都失控了,造成音不準確、動作變形等情況,我就讓其先慢下來,由慢及快的漸進練習,以達到動作與心理的和諧統一。在此過程中,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充分發展他們的個性,使他們能夠和諧、充分、全面、自由的發展。
另外,學生在彈奏時應對各種動作的感覺進行具體、有意識的記憶。在此基礎上日積月累形成的綜合記憶,會逐漸成為一個簡單、恒定、可儲存、可反復再現的動作記號,這個信號能夠在使用中完整而快捷的提取,并且注意第一動作信號的準確,這都對準確快速完成技巧有決定性的意義。校外學習的學生多數為6至16歲的少年兒童,他們的感覺與知覺正迅速發展,但分析與綜合事物的能力,時間與空間的關系較模糊,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日常練習中,學生進行各種練習時就要提醒其第一動作的準確,并應對動作進行記憶,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感知能力,有意識培養他們克服分散注意的自控性,發展他們的隨意注意與視覺、聽覺及動覺,增強其獨立動手,獨立操作,獨立思考的能力。我采用讓學生對某一技術動作進行分段、比較練習的方法,達到較好效果。即:每段練習做三至五個動作,然后重新開始,并且把每段動作質量進行比較,以達到記憶動作、提高動作水平的目的。練習曲目有:跳把練習,過弦練習,《新翻羽調綠腰》,《春到沂河》等。
第三,快速技巧作為一種主要的、傳遞音樂信息的表現形式時,它在演奏活動中所承擔的音樂表現功能與其他藝術技巧沒有本質差異,快速技巧必須受到音樂風格的制約,它在使用中同樣具有風格、韻律與美感的要求。快速動作在進行中的體驗不是孤立的、異常的,在音樂風格上、技術風格上、音響風格上,演奏動態上,都必須與音樂整體的發展趨勢及推進方式自然流暢的銜接。速度引起的心理反應在總體上表現為一種有分寸感的過渡,既不能產生沒有音樂意義的炫技感也不能干巴巴的“彈音符”。要達到此目的,就要通過教師范奏、音樂知識介紹、聽錄音、看錄像、聽音樂會等多種形式和途徑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和對知識體系的理解;利用和創造條件(如:演奏會、比賽、演出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在技術功能多維化、定向化、特殊化基礎上進行演奏技術的創造,達到主體與客體更多的想象與交流,加大學生與音樂間投入和感悟的傳遞,獲得完美的音樂表現。從而不斷調動學生潛能,發揮創造性,使其形成健康的興趣愛好,為優秀人才的產生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快速技巧在琵琶技術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琵琶演奏藝術的音韻美與形式美始終是與高度和諧的狀態同步發展的,是藝術的技巧,也是技巧的藝術。作為校外器樂教師,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發揚琵琶這一獨立的藝術形式,以其獨特的器樂演奏形式美感、賞心的動態及悅耳的音響,傳播中華民族的人文理念,更要為培養繼承我們這一古老藝術的優秀人才而努力奮斗。
以上是本人對琵琶演奏與教學的粗淺認識和探求,不足之處望專家、同行們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