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管樂也稱行進樂,英文:Marching Band,國內習慣稱之為“隊列行進吹奏表演”。它集管樂演奏與各種表演于一體,題材廣泛、形式靈活,極富動感和視聽沖擊力,深受普通群眾的喜愛。行進管樂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開始只是管樂隊、軍樂隊演出中的特色節目,后來逐步發展成為獨立于交響管樂之外的一種表演形式。美國作為主要發起國,至今依然引領發展潮流。在亞洲,日本緊隨美國之后,經過30多年的推廣和普及,日本行進管樂的整體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國的行進管樂始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199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在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推出的600多人參加的大型管樂行進表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行進樂隊的編制、樂器使用、演奏員性別、年齡等方面可以看出,其形式是開放性的,沒有固定的模式。在管樂發達國家,行進管樂的主體是大中小學生,但近年來各種成人行進管樂團也日漸興起,且發展迅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綜觀行進管樂大致有如下特點:
1、行進管樂是一種大眾喜聞樂見,比較易于普及和推廣的文化藝術形式。它給觀眾帶來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力,帶來的力與美的碰撞,帶來的表演者與觀眾心與心交流所產生的強烈共鳴是其它音樂形式無法比擬的。因此說行進管樂是一種靈活、開放,易于親近大眾,易于普及推廣,具有良好群眾基礎的文化藝術形式。
2、行進管樂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參與者多方面的藝術素養。行進管樂能夠潛移默化地給參與者多種藝術的熏陶和啟迪,對培養和提高參與者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藝術感和文化修養十分有益。
3、行進管樂有利于培養參與者的團隊精神和健康的體魄。行進管樂是一種集體藝術,它要求演奏整齊,動作一致,吹奏與表演相協調,因而參加行進管樂訓練能夠學會配合,學會協調,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吃苦耐勞,對參與者,尤其是孩子們來講,人格的培養超出了他們參加樂隊本身。
4、多種表演形式的融入,大大提高了行進管樂的觀賞性。行進管樂是在管樂吹奏的基礎上引入了廣場藝術的多種表演形式,除管樂表演者在行進中的吹奏表演外,還加入了舞蹈、旗隊、聲樂乃至武術等多種表演形式,加上各種構思精巧、創意鮮明的圖形變換,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行云流水般的音樂和色彩斑斕的動感圖畫,從而得到的是立體沖擊和全方位的藝術享受。
行進樂隊由管樂組、打擊樂組和視覺表演組(旗隊)組成。
管樂組有兩種:銅管木管混合樂隊(8種樂器:小號、長號、行進圓號、行進次中音號和上低音號、行進大號、單簧管、薩克斯、長笛)和純銅管樂隊(5種樂器:小號、長號、行進圓號、行進次中音號、行進大號)兩種,行進管樂隊一般不使用雙簧管和巴松。
打擊樂組分為定位打擊樂(前排打擊樂)和行進打擊樂,行進打擊樂主要有行進小鼓、行進大鼓、行進四音鼓,有的樂隊根據需要也可加大镲。定位打擊樂主要有馬林巴琴、顫音琴、鋼片琴、吊镲及各種小打擊樂器。
視覺表演組俗稱為旗隊,主要有旗舞和徒手舞蹈以及各種器械道具表演。目前世界上行進管樂隊形式有很多種,最主要的比賽基本上為兩類:行進管樂隊和行進銅管樂隊。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