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訪談
人物名片:
趙易山,1966年4月出生,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視唱練耳教研室主任、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視唱練耳總評委。1994年起,步入音樂電腦領域,成為將MIDI電腦音樂技術引入高等藝術院校音樂基礎訓練課的第一人。學術著作有《視唱練耳》、《多媒體輔助下的音樂聽覺訓練》、《數字化視唱練耳教學研究》、《電腦網絡時代的視唱練耳、樂理教學》等。
7月27日,應邀擔任在寧波音樂廳舉辦的“小手牽小手”曉雯愛心音樂會嘉賓,為公益助學活動助力。
記者:我們先從這次的活動說起,請您談談參與“小手牽小手”曉雯愛心音樂會的感受?
趙易山:“小手牽小手”是個很有意義的活動,從音樂會本身來說,一個“小手”是指接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孩子,另一個“小手”是指沒有接受或者很少有機會接受良好音樂素質教育的孩子,通過互助活動,一起提高孩子們的音樂素養。音樂會只是“小手牽小手”其中的一個活動,之前我們還一起去了鎮海俞范學校,贈送了圖書和琴具。這是一個民工子弟學校,我們不是簡單地去捐贈,而是要點對點地做好工作,幫孩子們建立音樂教室,每個月派出老師去給他們上課。
這個活動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推出,參加“小手牽小手”音樂會演出的兒童都受過良好的音樂訓練,他們義務出演大型公益音樂會、愛心義演等活動,旨在通過大型音樂會、愛心義演、愛心捐贈等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記者:寧波學音樂的孩子特別多,大多是專門學某種樂器,您對此的看法如何?
趙易山:音樂教育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重表現,不重基礎,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如果僅僅作為娛樂或者演藝需要,這樣做也可以,比如有些人不懂五線譜照樣可以成為明星。但是,從音樂教育來說,必須要按照科學的規律循序漸進。同時也遵循兒童發展的規律,包括知識方面、感受方面、聽覺方面、表達方面、思維方面等綜合的教育。而現在孩子的音樂教育大多過于急功近利,直接學習某一種樂器,甚至只以考級為目的,一年就只彈幾首考級曲目,音樂素質不能得到全面的培養,其結果只能是自欺欺人。那是一種線型的發展,比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考級過了好幾級的孩子,但音樂基礎知識方面幾乎為“盲”,換一個曲子就無法彈奏好,讓他唱歌依然跑調。這是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至于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一是家長不重視學習音樂的基本規律,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態度;二是評價體系單一,考級幾乎成為評判音樂學習的“惟一標準”,出現了認識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