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什么品種的阮較合適?
阮樂藝術事業近年來發展較快,新型系列阮(包括高、小、中、大、低五個品種)研制成功并被逐漸推廣應用之后,不僅開拓出阮族群體藝術新領域、新形式,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各品種阮的獨奏藝術;同時,也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習者以及喜好阮樂的演奏者提供了多種選擇。成年人可以直接選擇中阮用來學習和演奏。年齡較小的初學者身矮、臂短、手小,一開始就使用中阮會感到吃力,而選用高音阮或小阮就很容易適應,隨著年齡、身體的增長再換用中阮,尚若喜歡還可以選用大阮。需要說明的是換琴之后,原來的琴并非無用,系列阮中的任何品種都是正規琴,均可以作為獨奏、重奏或合奏琴繼續使用。
2. “北方阮”和“南方阮”在音質方面有何不同?
中阮的使用最為廣泛,本文以下各條均以中阮為例進行介紹。全國生產阮的廠家很多,大體上分為以北京地區為中心各廠家生產的“北方阮”和以上海、蘇州為中心各廠家生產的“南方”,其音質都比較好,非常接近。若仔細區分的話,筆者個人認為北方阮的音質更傾向于柔潤、明亮,更適合演奏清麗而節奏明快的樂曲;南方阮的音質更傾向于渾圓、厚實,更適合演奏深沉而富有余韻的樂曲。實際上各地名師所制作的高檔琴中也不乏兩者兼備的特點。木質樂器不像家用電器,廠家可以做到千萬件產品質量保持一致,而木質樂器產品沒有兩件是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的。高檔琴之間會是特點之異,而不是良莠之差。所以使用者可根據個人的需求與偏愛進行選擇,獲得自己滿意的阮。由于南北方氣候的差別,異地阮在本地使用時會有3個月左右的適應階段,應仔細保護。
3.不同檔次的阮有何區別?
需要者可根據個人的經濟能力和學習階段來考慮選購中低檔還是高檔的阮。檔次不同的阮在規格上是一樣的,區別首先在于采用的木料不同。高檔阮除面、背板之外的部位通常采用花梨木、香紅木、老紅木、紫檀木等名貴木料,面、背板采用精選的上好桐木。中低檔阮則通常采用椴木、樺木、松木、襁木等普通木料,面、背板則采用普通桐木。高檔阮在制作工藝上非常精細考究,音質、音準、音量以及油漆、裝飾等方面均屬上乘,因此價位也較高,一般在3000元~4000元甚至更高。中低檔阮在以上方面相對大眾化一些,一般在1000元左右甚至更低。由于影響樂器質量的因素較多,中低檔阮中也會挑選出很不錯的用琴。
4.如何從外觀上挑選?
初學者可以聘請有經驗的阮教師或專業演奏者幫助挑選。一般來說先看外觀:規格是否標準?比例是否協調?外型是否美觀?油漆是否光潔透亮?琴體各部位有無疤節?琴軸(木軸)是否對稱、有無晃動?如果晃動就會產生雜音。分別轉動每個琴軸一兩圈,感覺用力是否一致、適度,如果哪個琴軸在某一處感到較緊,擰過之后又較松,則說明木軸安裝不順直,或銅軸質量不佳。制琴木料存放或處理得越干越好,不干就使用則容易變形或粘接點出現裂縫。由于琴體上涂了油漆不易分辨,可從商家了解進貨時間或向制作師了解木料干燥處理情況。一般情況下,琴使用一冬一夏(一年)后而無變化就基本穩定,經過三冬兩夏而無變化,只要保護好就長期穩定了。察看背板時以面板為主,背板為輔。主要看其木紋是否順直、均勻,年輪紋即最深色的紋路相互間距約為1厘米~1.5厘米左右,一般不超過2厘米,紋路可以從高(1弦方向)至低(4弦方向)由窄逐漸略寬。好的面板不僅豎紋順直、均勻,而且豎紋之間帶有較細的橫向紋路,俗稱“橫絲”。面板通常采用三塊相拼接,需看其拼縫是否密切,色澤紋路是否自然一致。筆者以為,面板紋路固然重要,然而最終還是應以琴所發出聲音的質量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