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舞蹈藝術正在迅速發展,受眾也在不斷增加,新生代舞蹈藝術家正漸漸成長起來, 《舞魅天下》 (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 《舞動奇跡》 (Strictly Come Dancing) 、 《英國達人》 (Britain's Got Talent)等大量電視舞蹈選秀節目吸引了人們對舞蹈藝術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跳舞,全國各地的舞蹈訓練班人氣爆棚……英國舞蹈發展依賴什么力量得以支撐?舞蹈藝術看似繁榮的光鮮背后有著怎樣的尷尬?
“說到‘英國舞蹈’這一話題,容易讓人產生疑惑。例如在中文語境中,不同的人可能對‘英國’這個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在這一點上,連我們英國人自己都含混不清,其他國家的人怎么能不迷惑呢。我雖然出生于加拿大,但我父親是蘇格蘭人,我母親的家族則來自英格蘭。假如蘇格蘭人聽到中國人把‘聯合王國( United Kingdom ) ’叫‘英國’ ,他們的心里一定會有想法。半個世紀以來,英國的藝術資助體系也一直在這個問題上感到困擾。 ”日前,應邀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講座的英國密德薩斯大學( Middlesex University )教授、密德薩斯大學表演藝術創作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多夫·班納曼用英國式的嚴謹的幽默,引入了英國舞蹈藝術資助這一復雜的話題。
英國藝術并非主要由政府出資,藝術委員會常常被政府“掐著脖子”
“對中國人來說,藝術事業由政府出資也許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在英國卻并非如此,我們并不把給藝術事業提供資助的各種資助機構、藝術委員會(以下簡稱‘藝委會’ )視為政府部門。 ”班納曼透露,在英國有一條“保持距離原則” ,即他們認為像英國廣播公司這類機構不應納入政府體系,而應與政府疏離。“有時候,我覺得藝委會的處境就像是被政府緊緊地‘掐著脖子’ ,所以藝術資助體系難免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 ”曾經擔任政府的藝術顧問一職十余年的班納曼直言多年的任職感受。
正如班納曼開門見山以英國稱謂的復雜引入英國藝術資助體系的復雜一樣,事實上英國復雜的國家構成狀況的確是導致英國藝術資助體系復雜現狀的原因之一。
通常我們所說的英國實指“The United Kingdom”,全稱為“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 - 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即“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一般譯為“聯合王國” 。這個概念與中文的“英國”相近,但其內涵更廣泛,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大不列顛”( The Great Britain ) ,特指英國本土大不列顛島上的三個部分,即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英格蘭” ( England ) ,特指聯合王國領土的主要部分,而常用語中用以泛指的“英國” 。聯合王國所包括的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獨立的政治體系和不同的政治層級。
2012年,聯合王國的總人口約為6300萬,而201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英格蘭的總人口數為5300萬,蘇格蘭的總人口數是530萬,這個數字可能比大多數中國城市的總人口數還少,也比倫敦的人口數要少,威爾士的總人口數是300萬。班納曼指出,從中可見英格蘭人在聯合王國中處于絕對的主體地位,所以英國人常常將英格蘭和聯合王國等同而論,并不嚴格區分這兩個概念。
倫敦是個在各方面都處于特殊地位的城市,這也成為英國藝術資助體系之所以復雜的另一個原因。班納曼總結,首先,倫敦的總人口在2011年已經超過800萬,幾乎相當于蘇格蘭、威爾士兩地的人口總和,統治地位不言而喻。再者,倫敦位于英格蘭,而英格蘭在整個聯合王國中也處于一個統治性地位。并且,倫敦作為首都,還是整個聯合王國的主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如同中國的北京和上海的合體城市一般。英國藝術資助體系從創建初期就與政府之間處于一種緊張狀態,至今依然如此,這種狀態未來如何變化仍未可知。
班納曼介紹,在聯合王國,他們曾經做過多種嘗試,希望引導全國各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更加均衡化。但是,隨著各地區對喪失地方文化認同的擔憂愈甚,中央政府也做出了相應的政策轉變,將權力下放到地方,尤其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這些構成聯合王國的主要地區。由此,原來的大不列顛藝術委員會( Arts Council of Great Brit - ain )分化重組成英格蘭藝術委員會( Arts Council England ) 、創意蘇格蘭( Creative Scotland,由原蘇格蘭藝術委員會改組而來) 、威爾士藝術委員會( Arts Council of Wales )這三個機構,加上新成立的北愛爾蘭藝術委員會( Arts Council of Northern Ire - land ) ,構成了聯合王國目前的藝術資助體系。
“英格蘭的舞蹈藝術發展實際上相當于整個聯合王國舞蹈藝術發展的引擎,而倫敦的舞蹈藝術發展又相當于英格蘭舞蹈藝術發展的引擎。 ”班納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