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6月30日,海倫鋼琴股價以18.6元/股再創兩年上市以來的新高,自6月5日開盤價9.35元/股以來,短短的18個交易日,海倫鋼琴股價由9.35元/股上漲了近99%。一時間,樂器企業走上了各大財經頻道的頭條。上市兩年來,海倫鋼琴既嘗到了資本市場的甜頭,也接受了資本市場的洗禮。
上市了,錢怎么花?
海倫鋼琴2012年6月19日成功上市,融資3.52億。這些錢是投資者投進來的,企業盈利后向投資者分紅,這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誘惑十足的機遇。海倫鋼琴融到資后,隨即就用掉2.2個億,做了兩件事:一個是擴建鋼琴廠區項目,花費1.8個億,新造廠房6.3萬平方米,建成后廠房總面積達11.9萬平方米,是上市前(5.6萬平方)規模的一倍還多;另外一件事是鋼琴生產技術改造投入4000萬,全面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
剩余的1.3個億的資金怎么分配?作為補充流動資金,海倫準備陸續投資藝術教育項目。有了強大的資本市場支撐,海倫大膽進行戰略調整,立足鋼琴生產銷售,產業鏈從生產銷售移升至服務領域。“‘海倫藝術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手續已經準備妥當,馬上就能批下來。”海倫鋼琴董事長陳海倫介紹說,該項目計劃投入5000萬,擬定的經營范圍包括投資管理、藝術培訓、文化活動策劃、演出經紀、教育咨詢、樂器銷售及服務等。而前文提到的股票大漲的催化劑正是海倫鋼琴于5月中旬發布的“海倫鋼琴調研活動信息”中涉及了此項延伸藝術培訓教育項目的計劃。陳海倫表示,藝術教育是海倫鋼琴未來的發展重點,以后還會持續投入資金。
此外,海倫鋼琴正在籌劃新建的立體倉庫還將投入資金1500萬。立體倉庫進一步利用老工廠擴充產能,建成后產能達到每年近6萬臺,比現在的43500臺增加近40%。
上市后,海倫鋼琴的曝光率也大大提高,企業知名度“瞬間”擴大,隨之而來銷售業績也是節節攀升。2012年海倫年銷售鋼琴2.1萬臺,2013年海倫年銷售鋼琴2.68萬臺,實現銷售收入達3.4個億,一年5000臺的漲幅對于鋼琴企業來說可不是小數目。
上市后,什么都更透明
曝光率增加意味著隱私的喪失,企業的一舉一動都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投資者眼皮底下。“上市后企業規范了,理念、規模都變了,跟不上市的企業完全不一樣。”陳海倫感慨道:“上市后透明度更高,什么事情都要通過董事會,有監管,不像原來靈活自由了。”
傳統的樂器企業多為小規模家族企業,企業內部難免“一言堂”,上市后就行不通了,企業在投資者的關注下,必須遵照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制定“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投資者權利保護的實現方式以及上市公司董事、監事、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所應當遵循的基本的行為準則和職業道德等內容”。《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是“評判上市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的主要衡量標準,對公司治理存在重大問題的上市公司,證券監管機構將責令其按照本準則的要求進行整改”。種種規則,也使樂器企業逐漸走向健全、健康和現代化的市場經營管理道路。
入市難 企業勿盲從
2012年,除了海倫鋼琴,珠江鋼琴也登陸資本市場,募集資金6.48億,從產品經營轉型為資本經營,給樂器行業帶來不小的波瀾,也讓企業對樂器行業的未來充滿信心。面對誘惑,樂器行業的眾企業卻很冷靜,沒有形成蜂擁上市之勢。
對此,中國樂器協會秘書長曾澤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樂器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步調,目前中小企業主要處在品牌建設、規模擴展的階段,沒有到經營范圍擴大的階段,不會考慮上市。二是上市融資需要條件,而樂器企業普遍不具備規模,上市的前提就不具備。行業中2000萬年收入以上的企業217家,上億收入只有二三十家。
“上市確實有難度。”陳海倫回憶上市籌備時的情境坦言,海倫鋼琴從2008年開始著手準備,反反復復、來來回回,2012年才成功上市,期間還有過一次因準備不充分,申請被打回的經歷。“上市的企業必須要有非常好的盈利能力,企業銷售、效益要同步跟上。最大的困難還是在于把一個民營的企業從里到外、從上到下地規范起來。”(音樂周報/盧旸)
精品視頻課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