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的藝委會資助對象只面對區域內的藝術家和藝術機構,但藝術家和藝術機構可能會有遷移。例如,威爾士誕生過許多舞蹈團體,但因為威爾士沒有那么多觀眾,藝術市場的消費力不足,且無法養活那么多舞團,所以這些團體就不得不遷至英格蘭。“所以坦白說,我覺得藝委會這一規定非常不合時宜,讓藝委會分化為更多的分支作用或許不大,但這是政府希望藝術能夠更加貼近民眾的考慮。 ”班納曼說。
舞蹈是最昂貴的藝術,最依賴資助卻最難得到資助
據班納曼介紹,英國大概有兩大資助體系。一個更具全球化視角,資助項目面向整個歐盟。另一個則是與之相對的區域化體系,向當地的藝術機構提供資助。因此藝術家們不論是選擇旅居、巡演或向其他國家和地區展示他們的藝術創作,還是選擇定居當地,都有相應的資助體系為其提供資助。資助體系為旅居在外或出外巡演的藝術家和舞蹈團體設立巡演基金,如果一個英格蘭舞團來到蘇格蘭演出,可以向巡演基金申請資助,但是主要的資助來源很可能還是來自于英格蘭一方,畢竟英格蘭人口眾多,資助預算也更多。
但是,并非所有的舞蹈類型和舞蹈項目都會獲得資助,一些尚未成熟的舞團或是社區舞團可能會從地方政府機構獲得資助,或者是完全自力更生。另外有一些舞團屬于完全的商業性質,沒有任何來自政府的資助,完全憑借商業演出獲得運作資金,這樣的情況在戲劇和音樂中更普遍,而對舞蹈藝術來說則不是那么常見。
“舞蹈藝術可能是最昂貴的藝術種類,因為要創作一部舞蹈作品,至少需要一個有特殊設備的工作室,比如適合舞蹈的地板、良好的供暖和空調、足夠的鏡子、必需的音響設備等,以及付給舞者和相關工作人員的薪酬。而假如是一個作曲家,可能就只需要一臺鋼琴,或一臺電腦,或僅僅是一臺蘋果手機就能完成作曲,如果是寫戲劇劇本,可能只需要坐在家里用紙筆或電腦寫作。 ”班納曼說,舞蹈藝術的這種特殊性提高了舞蹈藝術組織從政府獲得資助的難度,因為這意味著政府資助舞蹈需要拿出更多資金。正因為舞蹈創作需要大筆投入,使得舞蹈藝術者面臨的挑戰更大,更加難以維系,因此成了實質上最依賴藝術資助體系的一門表演藝術。然而事實上在英國,舞蹈藝術恰恰是獲得資助歷史最短的一門表演藝術,其他類型的表演藝術反而有較長的被資助歷史。
除了藝委會資助外,各地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家也會努力尋找多種資金來源。例如,對于薩德勒斯·威爾斯劇院(Sadler's Wells)來說,藝委會提供的資助大概會占到總收入的14 %到15 %左右,劇院還會從其他地方獲得資金,比如美國運通公司就是其贊助商之一。班納曼透露,如今有的大學也成了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的資助者,像他所在的密德薩斯大學就有一些資助項目,但是申請這些資助項目的藝術家和藝術機構還必須從其他地方獲得資助。
英格蘭藝術委員會向英格蘭地區的696所藝術機構提供資助,其中,獲得資助的舞蹈機構(團體)有56個。英國倫敦薩德勒斯·威爾斯劇院(Sadler's Wells)是受英格蘭藝術委員會資助單位之一,且是該地區獲得資助額度最高的5家單位之一。藝術委員會提供的資助大概會占總收入的14%到15 %左右,劇院還會從其他地方獲得資金,比如美國運通公司就是其贊助商之一。薩德勒斯·威爾斯劇院是全國劇院劇場中最以舞蹈藝術為核心的一家,有如舞蹈創作的引擎。
當然,也有的舞團憑借成功的演出和商業運作經營得風風火火。比如馬修·伯恩( Matthew Bourne )創作的男版《天鵝湖》 。他和他的團隊分別建立了紐約天鵝湖、洛杉磯天鵝湖、倫敦天鵝湖、巡演天鵝湖等團體,舞動于世界各地,幾乎每到一地都有以其地名命名的演出。“但這樣的例子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情況下,藝術資助體系會為舞蹈作品創作提供資金。例如最近有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的作品《戰馬》 ,它最初由國家劇院贊助創作,發展成熟后又搬上了商業劇院的舞臺,即大家稱之為‘倫敦西區劇院’( West End theatre )的著名劇場。之后,這部作品又被改編成為電影。 ”班納曼說。
“嚴肅藝術取得這樣的商業成功是件好事嗎?商業上獲得成功后是否應該償還當初資助給他們的錢?在十年前也許我們會這樣質問。 ”班納曼坦言,對于嚴肅藝術商業化問題,英國曾經引發過激烈的爭論。然而,由于近年來英國經濟不景氣,對藝術的資助也相應縮減,英國人便不再糾結第一個問題。“藝術作品能賺錢就讓他們賺吧,這是好事。那些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團體往往可將賺來的錢投入到新的作品創作中,這也使得藝術家、藝術團體找錢的門路廣了,何樂而不為呢? ”班納曼說這是如今英國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