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茗茗
(沈陽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 見習助教)
內容提要:
鋼琴伴奏作為一個與聲樂演唱密不可分的整體,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將聲樂演唱和伴奏音樂的完美融合作為指導思想,從對伴奏音樂的音量、音色、音質的考量、設計以及踏板的運用方面入手,試圖為聲樂鋼琴伴奏的演奏及教學提供一些思考。
關鍵詞:鋼琴伴奏/聲樂/音量/色彩/踏板
鋼琴伴奏之于聲樂作品的演繹,猶如載舟之水。完美的鋼琴伴奏音樂不僅能夠為聲樂演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會使整部聲樂作品色彩豐富、熠熠生輝。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盡管嫻熟的鋼琴演奏技術是鋼琴伴奏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但僅此而已,卻是不足矣的。鋼琴伴奏不同于鋼琴獨奏,其需要伴奏者以演唱者為中心,從作品的旋律和伴奏音樂的全局出發(fā),并以交相輝映地默契配合為落腳點來理解、把握和演繹每一首聲樂作品。
為此,本文從對伴奏音樂的音量、音色、音質的考量、設計以及踏板的運用方面入手,以協(xié)助演唱者詮釋聲樂作品為宗旨,把聲樂演唱和伴奏音樂的完美融合作為最髙目標,試圖為聲樂鋼琴伴奏的演奏及教學提供一些思考。
一、 音量控制的必要性:
從擊弦古鋼琴到現代鋼琴的演進過程中,鋼琴音量變化的能力和音的延續(xù)程度不斷增加,具有豐富表現力的音響稱為了鋼琴演奏中最有力的因素之一。然而在聲樂鋼琴伴奏藝術中,作為伴奏樂器,鋼琴音量大小及其對比的幅度卻要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演唱者的音量:鋼琴音量過大,不僅會削弱演唱者的藝術表現力,從而起到喧賓奪主的反作用, 而且會使整體音樂形象和音響層次變得模糊不清,反之,鋼琴音量過小,音樂作品缺乏有力的和聲支持,音響得不到厚重的低音支撐,聲樂演唱則會因此變得單薄而無立體感。
鋼琴伴奏中,當演唱者旋律不需要演奏者獨奏時那樣恢宏的音響參與時,演奏者在減少音量的同時,要避免在有所節(jié)制的音量中束手束腳,而要敢于在音樂中表達自己的音樂見解,從而與演唱者共同塑造出完美的音樂形象。反之,當演唱者旋律需要伴奏者以宏大的音響烘托以達到某種情緒時,演奏者則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保證音樂作品的完美演繹。
總之,鋼琴伴奏的音量,需要求得琴聲與人聲的平衡。這種平衡不僅來源于伴奏者音樂審美與音樂鑒賞的能力,更依賴于伴奏者在演奏中敏銳的聽覺和出色的演奏能力。
二、Legato演奏技術在聲樂伴奏中的應用:
Legato的原意為連接在一起的,在演奏法中譯作"連奏"。聲樂演唱是一門歌唱的藝術,歌唱者的演唱本身就具有旋律Legato (連接的)的特質,作為聲樂的鋼琴伴奏,要做到如人聲般連綿圓潤且具有表情,以達到琴聲與人聲的和諧統(tǒng)一,連奏的演繹不可或缺。然而,就鋼琴自身而言,每一個音發(fā)出之后,音量就會漸行消失而無法保持。因此,連奏的演奏技術和演奏質量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如,《蝶戀花答李淑一》中,譜例:
此樂句的旋律舒展綿延。演奏者彈奏伴奏音樂的時候,要確保16分音符連奏的歌唱性和方向性,以求得其與音樂內容以及演唱者旋律的氣質完美融合。此外,在做連奏時,演奏者還需跟隨旋律的上下行做漸強與漸弱的處理,這樣做不僅會讓音樂享有音量上的變化,勾勒出旋律的輪廓,而且會更有助于樂句歌唱性的表達。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