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撥樂器與弓弦、吹管樂器相比較。其最突出的特點是以手指彈弦奏出由點與點的連接組成的樂音流動來延展音樂。在彈奏長時值音符或歌唱性旋律時,單純靠彈弦振動后自然衰竭過程中的延長,無法保持聲音時值的充分和音樂的連貫;诖,在彈撥家族各種樂器的演奏法中,幾乎都有以快速同音重復的技術來延長聲音的時值并使音樂連貫進行的演奏手法,如琵琶的“輪指”、揚琴的“密竹”、三弦的“捻指”等。
古箏作為彈撥樂器中的一員,在彈奏長時值音符或歌唱性旋律時,是采用“搖指”技術來保持聲音時值的充分和音樂的連貫的。古箏的搖指是使用某一指或多指在一根或多根弦上來回快速地撥彈發音、以密集的頻率將每次發音的點連接成線來保持聲音時值的充分和音樂的連貫。搖指是古箏各種演奏技術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術,在發展、創新中已走在了其它演奏技術的前列。
搖指的類別和技術特點
浙江箏派搖指:浙江箏曲主要由絲竹樂、套曲和民間小調等發展而來,音樂風格淡雅含蓄、流利華美。就搖指技術來講,在一些文獻資料中記載了浙江箏派搖指彈奏方法的雛形。如:清代榮齋在1814年編《弦索備考》的古箏譜中記載了被稱為“撮兒”的搖指指法;在1935年刊印的杭州國樂研究社的箏譜《將軍令》的“說明”中寫到:“搖:大指于一弦上一挑(大指向內挑弦)一托,連而不斷,以圓為妙”等。浙江箏的搖指方法是把右手小指支撐在前岳山處(也稱扎樁),食指側面頂住大指彈片,以小指為軸心,手腕轉動帶動手指快速連續劈托形成的大指搖。浙江箏曲中對搖指的運用較多,與河南、山東箏派相比,它不僅對某個單音進行延續,更多的是通過搖指將樂曲的旋律連貫起來,使之更富于歌唱性延續至今的傳統搖指和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的搖指技術匯總起來,主要可分為單指搖(包括大指搖、食指搖)、二指搖、三指搖、四指搖、掃搖、彈搖、雙手搖等。
1.單指搖:
(1)大指搖,又可細分為:
1)懸手搖:方法是手(右手或左手)懸于琴弦之上,食指側面頂住大指彈片,手腕擺動帶動手指快速連續劈托形成的大指搖。
2)扎樁搖:把右手小指支撐在前岳山處(也稱扎樁),食指側面頂住大指彈片,以小指為軸心,手腕轉動帶動手指快速連續劈托形成的大指搖。
(2)食指搖:以手腕根部抵住前岳山處作為支撐,大指指尖頂住食指彈片,手腕擺動帶動手指快速連續抹挑而成。食指搖亦可用懸手的方法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