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追求時尚和生活的快節奏,對于聲樂學習中“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大多不以為然。他們把聲樂訓練看成是枯燥無味又沒有效率的事,也不能認識聲樂練習中量的積累對聲樂技巧進步的重要性;特別是初級階段的訓練,在短時間看不到學習成效的情況下,他們更是沒有多大興趣,造成學習三心二意,不能持久。如果稍有挫折,還容易一蹶不振,興趣全無。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可以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克服挫折,增強學習的意志力。教師要采取多種手段來刺激學生 “樂學之”,通過刺激其心理來調節其學習狀態,讓他的眼前始終有一顆誘人的“成功之果”,促使他有動機、有意識地去主導自己的學習行為。要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采取以下方式:
適度地舉辦學生實踐音樂會,并邀請他們在乎的專家領導或者親友來觀摩,讓他的學習有一定的壓力和動力。
針對學習底子差,掌握歌唱技巧和理解表演有難度的同學,要及時準確的肯定他的進步,同時提出下一步的目標,誘導其追求較高一層次的歌唱技巧或者表演技巧,避免出現學習消極情緒。
對于學習目標不明確,對前途迷茫的同學,先要給予心理上的撫慰,從現實的角度分析大學期間應該積累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寬闊的知識面,有深度的藝術專長等,讓他們明白,大學學習是為自己儲備未來人生發展的閱歷,既然選擇了聲樂藝術專業,專業水平的高低就是量化自身綜合修養的高低的重要標桿,督促他們不放棄、不迷失,積極參與聲樂訓練,提升自身修養。
要與所有的學生多交流,包括生活、思想和專業上的問題都要溝通。比如與學生一起觀看優秀的音樂會,然后開個類似音樂沙龍的小茶會評一評音樂會,或者干脆藉此交流個人的看法。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感情,把自己對聲樂的熱愛通過各種形式的師生交流輻射到學生心里,使之對聲樂學習有美好的憧憬和愿望,從而激發出學生想學想唱的激情。
(二)幫助學生盡快建立起正確的聲音概念
歌唱訓練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對美好聲音的認識和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歌唱因為其抽象的、主觀能動的特點決定了思維訓練的先決性。認識什么樣的聲音是真正美的聲音,建立正確的聲音審美概念是歌唱訓練的第一步,也是初級階段歌唱訓練的重要內容。新形勢下,聲音的審美已不再是過去那樣單一的聲音審美,國人的審美觀一直在進步,對聲音美的認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主流還是追求“聲者發于情”,①有氣息支撐的,結實、明亮、圓潤并抑揚頓挫的聲音。
聲樂訓練最主要是對大腦的訓練,“思想是控制嗓音的唯一力量”,②有什么樣的思維決定了什么樣的演唱。要唱出美妙的聲音主要由人的精神思維對身體的控制力來完成的,而如何提高這種思維控制力,主要靠認知水平的提高,捕捉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表現出的一些細節,不斷強化正確的聲音概念,逐漸改觀他對聲音的審美認識,而這種正確的審美又反過來指導其訓練,演唱技巧提高的同時,審美又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繼而更高層次的審美認識又指導著更高要求的訓練,就這樣循環下去,聲音的訓練才能一直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大約在14世紀,歐洲出現了一種在多弦樂器上加鍵而成的擊弦古鋼琴——克拉維卡琴。這種古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