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訓練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涉及的問題很多,而且這些問題自身又有相互關聯之處,它們往往產生綜合的作用力, 對歌唱效果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因此, 聲樂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 需要我們運用各種方法加以克服。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對聲樂有如下幾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一、從模仿中學習掌握技巧
1、我們必須認識到:“模仿本身就是實踐、再實踐,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對發聲器官的掌握和控制的能力;也就是從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學習過程中,我們跟著老師的示范與磁帶、光碟中的聲音模仿唱,照著做。在這一階段中,我們應盡量“依樣畫葫蘆”,就像初學寫毛筆字的人“描紅” 一樣,標準是模仿得越像越好。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我們就會對歌唱的器官、氣息、位置、共鳴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體會,從而較自如地配合,較靈活地運用;與此同時,還應加強理性的認識,多問幾個為什么,通過思考和反復地練習,掌握好歌唱中控制運用各器官的方法,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是第一步。
2、從模仿中找準自我后,根據自身的條件、基礎、藝術水準找準模仿對象, 就可以去選擇適合自己模仿的磁帶、光碟。在模仿學習中,通過分層次、分階段的學習,通過演唱者與老師、與范本(磁帶、光碟)的不斷磨合、不斷領悟與消化,通過循序漸進、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們的發聲器官就能憑借聽覺的音響信號作出快速的反應,從而由心理聽覺來指揮生理的條件反射,下意識地調節好發聲狀態, 逐漸形成好的歌唱習慣,這是第二步。
3、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最終出路在創新。所以我們在聲樂學習中要不斷提高我們聲樂技巧和藝術修養, 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以創造精神去觀察分析每個作品,用創造的思維去表現處理每個作品。模仿學習要注重“神似”,在神似的基礎上,融入模仿者的個性、風格,新的觀念、新的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方法。這就是模仿學習的第三步, 也是最高境界———創新。
二、不斷強化心理訓練
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客觀條件,在訓練和演唱中,揚長避短。我們應注意自己意志和性格的培養和鍛煉,達到沉著而有自制力。提高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 克服情緒的干擾的能力,并能夠利用積極的情緒幫助自己演唱成功。
其次要端正演唱的態度,正確認識演唱的意義。歌曲是通過歌唱和音樂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的,健康優美的歌曲加上演員精湛的演藝技巧可以喚醒人們沉睡的思想意識,激發人們的思想感情。
第三是平時要加強歌唱欲望的培養。歌唱者在歌唱前,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身體上,以及發聲器官上做好準備。要自我激發歌唱欲望并對歌唱情緒進行調整。那些成功的表演者都是在反復不斷的舞臺實踐中鍛煉成長起來的, 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實現自我調節。隨著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和表演技巧與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表演者就會越來越對自己充滿信心。
第四要運用技巧調整情緒,避免緊張感。例如運用情感的轉移的方法來調整情緒狀態,使自己很快進入演唱的狀態,并符合歌曲要求的意境情緒等。
第五是舞臺經驗對歌唱者的演唱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舞臺經驗是通過平時的參與、觀察、學習、總結和積累而取得的。所以,一個歌唱演員應該注重演唱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在演唱中和觀眾溝通的技巧和經驗。
三、多種方法提高記憶力
1、理解記憶法:首先要清楚地了解歌詞與曲式結構, 每一部分起什么作用,各部分之間怎樣相互聯系;然后要懂得歌詞的內在含義, 分析歌詞的意境,以及情感的產生與發展;最后能入境、入畫、把“我”投入到歌中去,物我交融。
2、多通道記憶法:人記憶外部信息的通道有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等, 這種多覺參加的記憶叫做多通道記憶。多通道記憶法可以動員多個身體部位協同合作,共同接受和處理外來信息。
3、情緒記憶法:在聲樂學習中,情緒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采取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 用宣泄或補償的措施,把不良情緒排斥出去,同時采取相應的辦法使自己的情緒變得愉快、興奮起來。不僅在課堂上要這樣,課后自己練聲練唱都應如此。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