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孕育了八千年的音樂文明,在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無數優秀的璀燦文化,其中民間歌曲就是一顆閃亮的明珠,閃耀著與眾不同的光芒。民間歌曲表達一種無以言表的深刻情感,那種只可意會,不能言傳的感情,只有民歌才能詮釋的淋漓盡致。在民間歌曲的眾多組成部分當中,號子、山歌、小調是最基礎、最典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以儉樸生動的藝術形式,豐富淳樸的表現內容,活躍在人民的生產,生活當中。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會發現許多人在使用“民間歌曲”與“民族歌曲”,某種民族歌曲和某些地區的民間歌曲等名詞時,經常會出現含糊不清或混淆的現象,像“維族歌曲”與“新疆歌曲”,“信天游”與”山歌”,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都是同一個意思,但是如果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這種叫法是不專業和不正確的。那么,什么是民間歌曲,它又和民族歌曲有什么區別呢?
一、中國民間歌曲的起源
民間歌曲是一切音樂藝術的基礎,因為民間歌曲源自中國原始樂舞,原始樂舞是最古老的歌、舞、樂三者結合的形式,民間歌曲含有原始樂舞的遺留成份。原始社會是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原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通過模擬動作來進行狩獵,游牧,戰爭以及愛情,逐漸形成了原始樂舞的雛形。
民間歌曲伴隨著人類勞動而來,自古就有“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之說,這便是反映原始社會的人們生產、生活的歌舞。民間歌曲從原始藝術萌芽發展而來,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生活的反映。自古歷代皇帝與王公貴族們經常通過采風把民間歌曲加工改編為宮廷歌曲,使得民間歌曲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愈發的完美和成熟起來,《詩經》、《楚辭》無一不是民間歌曲的總集。各種民間音樂藝術多直接或間接地來自民歌,包括歌舞,說唱,戲曲,器樂乃至其他藝術門類等,無不從民間歌曲中汲取營養和素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長,民間歌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觸,像:敬酒歌,哭嫁歌,洗衣歌,打硪歌和采茶歌┈┈等等,它們那淳樸的表現風格,熱情生動的表現形式,吸引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是當之無愧的音樂藝術之基礎 。
二、民間歌曲的概念
周青青老師對民間歌曲的釋意是:“民間歌曲簡稱民歌,是勞動人民在生活和勞動中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傳統民歌以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方式生存于民間,并在流傳過程中持續不斷地經受著人民群眾集體的篩選、改造、加工和提煉。因此,流傳至今的民歌集結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經歷的人民群眾集體的智慧和情感體驗,日臻完美,成為人民群眾思想情感表達的結晶。”音樂界的一些專家,學者以及對民歌感興趣的人在不同的書籍、著作、論文當中,在不同的側面,不同的深度作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更大的拓寬了人們了解民間歌曲的途徑,也使得民間歌曲方面的理論知識更加豐富。
我認為民間歌曲,就是源自民間的歌曲。它是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是諸多歌曲藝術形式的來源,在人們的日常生產,勞作過程中誕生,由勞動人民直接創造,具有鮮明的人文風俗和濃厚的地方特色,反映了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社會狀況,并隨社會的不斷發展而注入新的成份的歌曲形式,表達著人們最真實、最淳樸的情感,并有著獨特的歌曲風格和地方特色。它是以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為來源,并由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口頭傳承的一種傳統歌曲形式,是一種既古老又年輕,同時又情貫古今的藝術,是歌曲中的一顆“活化石”。
三、民間歌曲的特性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民間歌曲也隨著社會在不斷發展、前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八大特性:
1、繼承性。民間歌曲保存著歷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積淀著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因素。它和人們的傳統觀念,民俗活動緊密結合,世代相傳,不斷發展。
2、大眾性。它是人民群眾集體創作的成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3、自娛性。它是廣大人民群眾自娛自樂的藝術表現形式,來自人們心中最真摯的情感流露。
4、即興性。它歌唱方式規范性不強,歌曲唱腔因人而異,隨情而發。
5、適應性。它是以歷史時代為背景,適應著潮流與發展,有著與時俱進的特點。
6、地域民族性。它受地域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特點和地域文化色彩。
7、口頭性。它是勞動人民自發的口頭創作、口頭流傳且口耳相傳的歌曲。
太平鼓,是滿、蒙古、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因單面蒙皮又稱單皮鼓。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