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節奏特色對演奏的影響
音調是通過節奏的不同樣式被表現出來的,節奏樣式是反映音樂時期的重要特征之一。19世紀后半葉,一些激進的作曲家為追求文化內容與演奏形式的完美結合,他們曾經有意識地制造過比較繁復的音響效果。由此,隨著立體節奏樣式的演變推進,他們的創作逐漸達到可以與旋律抗衡的局面。交響樂隊中的大提琴節奏,通常是起到整體音樂的穩定基石作用。理查德·施特勞斯特立獨行,他把配器深入到每個聲部的每件樂器之中,極大限度地挖掘了樂器的特有節奏等諸多性能。然而,獨立的掌控技能、有機的聲部配合、交叉切入的節奏樣式,都一一打破了長期以來形成的弦樂聲部群體演奏依賴感。節奏,被提到了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重要的地位。
(一)強調節奏律動意識
音樂律動,是根據樂曲設定的具體節拍被體現出來的。時有出現的不規則的節拍號,是有意識打破原有音調進行中的脈搏,從而節奏律動意識與演奏效果必須服從當前樂段節拍要求。自然邏輯重音位置的轉變、機敏靈巧的技術動作,對演奏者主觀意識與雙手配合提出了挑戰。弓法安排與運弓速度、自然邏輯重音都要服從音調與節奏律動的整體設置。
根據樂譜規定當前節拍、快速轉換節奏律動意識,是準確表達音樂內涵的必備演奏素質。在容易出現節奏律動混亂的演奏中,有這樣一些狀況:其一,同音跨小節的連線標示。根據樂句需要,相同的跨小節音符,被加以連線后,造成自然重音與弓法運行中的強弱拍碰撞,弱拍音符開始的換弓演奏,由于長期形成的習慣意識,會把換弓法出現的第一個音符作為重音演奏,以此類推,應有節奏律動遭到破壞。其二,不同時值組成的跨小節連續切分音節奏,通常會因時間持續與音符變化而擾亂邏輯重音位置記憶,致使應有節奏律動紊亂。其三,因節奏型樣式繁雜,注意力偏移左手動作忽略了應有節奏律動。其四,因不規則時值休止符、撥奏拉奏的頻繁交替出現,且頭腦中沒有音樂整體音響概念,出現了心手不一、顧此失彼,應有節奏律動在慌亂中丟掉。其五,多連音的快速經過句、多音符的快速裝飾音,因左手技巧能力局限而自然減速,破壞了應有節奏律動。綜觀以上現象,發現節奏律動意識在理論上有了明確認識后,導致出錯的根源大多來自于技術動作的不穩定。
(二)強調雙手緊密配合
快速多變的節奏型,配以復雜音調,提升了左右手的綜合演奏難度。速度快,需要手指的獨立性與按弦的把握性;音調復雜,受控于準確的內心音高掌控與良好的聽覺分辨能力;節奏多變,受控于清晰的思維與精確的時值換算;復雜音程,受控于嚴格的音程意識與靈活的變通指法;運弓速度,在受控于當前弓內音符時值總量內的音符個數之外,還受控于演奏力度標示。可見,其綜合難度,大大超出了傳統交響樂中的大提琴樂隊技法。
(三)服從音樂的弓法設計
不規則的弓法設置,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其一,數量不等、時值不等的音符,被限定在指定弓法內演奏,突破了穩定有序的運弓、變化弓速的自如運行,構成了演奏難點。其二,強弱音量、高低音區的設置,在被限定的弓法之中,因演奏者個人技術差異,難以達到聲部整體要求。增強個人技能訓練,構成了演練重點。其三,規定速度、節奏樣式的翻新,在被限定的分、連、頓、跳的變化弓法中松弛轉換,保持發音的通透純凈,構成了演練重點。其四,弱拍進入、強拍結束時,其延音弓法(指跨小節的弓法)容易混淆強弱節拍位置,釀成重音倒置的節奏律動效果,使原本繁復的節奏更加難以掌控。其五,在前后呼應的舒緩旋律運行中,短小活躍的時值自然加盟其中。根據當前音符設置的分弓、連弓等不同弓法,合理變換弓速、弓壓、觸弦點、到位的音量與準確的節奏被提升到重要位置。
三、重奏特色對演奏的影響
把管弦樂隊中的每件樂器發揮到極致,是理查德·施特勞斯為表達多元藝術需求的精到之舉。為豐富音響效果、擴充織體層次,慣以整體出現在樂隊的大提琴聲部經過有意識拆分規劃,形成了錯落有序、立體交叉的獨立重奏組合。
(一)聲部編制的精細
獨具匠心,在小聲部里做出了大文章。充分運用固定低音、固定低音音型、持續音、模仿、增時模仿、減時模仿、卡農、半音音階等多種形式的對位技術,能夠制造出豐富的音響層次。多聲部重奏的演奏模式,在豐滿了樂隊織體層次的同時,對大提琴演奏者的個人綜合技術提出了更高標準。多聲部立體音準意識,每件樂器的獨立精準演奏與積極配合意識,均達到了與管樂各小聲部的等同標準。
(二)復雜音調的銜接
復雜音調在樂隊片段里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其一,在原有調性中,通過臨時升降記號表示出來。以E大調為例,本身具備四個升號。根據整體音樂需求,不時插入新增升降記號、還原號或重升降記號,由此構成了復雜調性銜接的難度。演奏者經常處于被動的接受之中,固有調性與臨時調性不斷碰撞,難以形成確定的內心音響預測。其二,在少升降記號或無升降記號的曲調內,大量出現臨時升降記號、還原記號或重升降記號,演奏經常處于不穩定的游離調性感覺之中。其三,調性中途轉換,逐個音符間因較為頻繁臨時變化,造成頭腦與手指轉換速度的時間差,難以抓住規律的復雜音調,給小節與段落的銜接制造了困難,而試圖采用傳統應對樂隊片段的即興視奏方法,難以保證演奏質量。因此,合理規劃指法,應被提升到相當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