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低音馬橋對音準的影響
為改善低音區的音質,在立式鋼琴上低音弦馬都設計有一排接板稱為馬橋板,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弦馬靠近音板邊緣以增強低 頻的振動及傳播能力。上面說過弦的曲折角度對音板造成壓力,這個壓力是通過弦馬傳導給音板的,低音是通過弦傳給馬橋,馬橋再傳給音板的,所以馬橋先于音板承受壓力,這時馬橋所受壓力總值約130ks。在音板受外界條件影響而變形時,最敏感的是低音弦馬角度的變化,其變化量與馬橋的寬度成正比。當然這里還存在著馬橋材質強度不同,弦的張力在不同型號琴有所不同,弦馬配制的高低不同形成弦的曲折角度不一樣,對馬橋壓力也不同,音準的變化也有不同影響。
6.壓弦條、馬釘對音準的影響
為了取得理想的音質,在布置弦列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即可看做是對保持音準穩定的有效措施,也可認為是對音準有影響的因素。 在立式鋼琴上,中、高音弦每根弦都可
以分為六部分,受力的順序是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其中第四段是工作部分,稱為有效振動部分。在調音過程中,整根琴弦的張力往往是不平衡的,在弦緊張的過程中第二段張力值最大,因為弦在緊張過程中要克服壓弦條及弦枕的摩擦力,壓弦條角度越大,摩擦因數就越大,當弦拉緊到需要張力,加上壓弦條摩擦因數,再加上弦枕摩擦因數,有效振動部分才能達到需要緊張程度,同樣道理張力傳到第五、六段,使整條弦張力趨于平衡。但是這種張力平衡實現非技術純熟的調律師很難做到,致使弦的有效振動部分暫時達到要求,其他部分或大于或小于要求張力,整條弦的張力處于不平衡狀態。時間稍長或彈奏振動后整條弦張力漸趨平衡,音準就會變化。當然高明的調律師正是利用這些原理使整條弦達到平衡。在一段時間內即使第二三五六弦段琴弦的張力有微弱的變化,由于各弦段結點的摩擦力,使音準也不會明顯的變動。低音弦的受力情況與中、高音略有不同,但原理相同。
7.溫濕度對音準的影響
凡是有經驗的調律師都曾親身體會到,一臺精心調準的鋼琴,轉瞬間音準就會有較大變化,特別是低音區的變化更為明顯,例如在一個房間將琴調好后,將琴移到另一溫度不同的房間去(相差5cC以上),冬季在有暖氣的房間將琴調好后,將門窗打開半小時后,音準便會有顯著的變化。當溫度恢復到原來高度時,音準也會隨之好轉,但往往不能恢復原狀,這是因琴弦各部分的張力平衡受到破壞造成的。·
濕度的變化對音準的影響也是不應忽視的,因鋼琴的構成體絕大部分是木質的,雖然在加工中進行了干燥處理,卻不能保證不受濕度的影響。根據1981年第4期《樂器》發表的繆龍杰同志編譯的《相對濕度和鋼琴音高》一文介紹,美國華盛頓大學曾對一臺小型三角鋼琴進行了為期三年的監測。監測期間既不彈奏也不調音,使琴任其自然地處于周圍空氣之中。其濕度變化在30%-60%之間,音高的變化平均達到12音分,即使濕度變化僅發生在幾天之中,鋼琴的音高也會受到影響。文章的結論是“濕度變化范圍越大就意味著鋼琴音高的波動越大”。“濕度波
動始終是鋼琴音高的大敵,無論樂器使用與否都是如此”。
8.琴弦對音準的影響
琴弦對音準的影響有多大,是確定合理的調音周期的關鍵因素,因此,多數技術人員對琴弦在張力作用下產生的物理性伸長非常重視,而這個課題以前未專門進行綜合研究,所以沒有可靠的數據可供參考,調音周期是依前人經驗來穩定的。
弦的品質與音準有關系,在國外琴鋼絲已經作為一種專用材料來進行生產,專門供做琴弦使用。但即使是這種弦,在強大的張力作用下也會有所伸長,這種現象稱“張弛”。是因鋼絲的可塑性引起的不可避免的現象。弦的塑性變形導致弦的應力減小頻率降低。這種塑性變形的時間長短是設置調音周期的理論根據,因為上述七種影響音準的因素前六種均為設計強度,加工精度,材料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所決定的。如果設計強度不夠,加工精度不良,溫濕度條件的改變使音準受到影響,延長調音周期也不能保證音準的穩定。所以音準穩定是綜合條件反映,調音周期只反映了音準穩定中的一個方面,這個方面又是以琴弦的塑性變形為主要方面,其他方面可以通過設計和加工工藝解決。
(四)調音周期的合理設置
根據以上論及的有關音準的因素來分析,在鋼琴的生產過程中結構的適應性變形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調音周期的設置是有必要的,問題在于周期的長短,調音次數的多少,以及全部調音過程在工藝過程中的安排。
國外的情況只是為我們提供了縮短調音周期可行性的啟迪,加以應用還需結合我們的具體生產方式及質量情況進行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