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音樂史上最突出的人物之一,是浪漫主義最先進的代表之一,是一個頗具個性的音樂家,在他的藝術創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國的浪漫主義。豐富的想象力,優美的音樂形象,富有詩意和激情標志著他最好的作品,他的音樂強調內在感情的表達,不拘格式地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力求創造豐富多彩的音樂形象。
一、簡述舒曼生平及作品
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羅伯特-舒曼,生于1810年6月。自幼便在鋼琴彈奏,即興和創作中顯示出非凡才能,之后曾在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19歲時師從維克學習鋼琴。1930年開始深入研究理論作曲,創作出大量鋼琴作品,其中《蝴蝶》、《狂歡節》就是此期間的杰出代表作。1835-1844年,獨自編輯創辦《新音樂雜志》,刊發了大量評論文章。
舒曼的作品,以鋼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鋼琴作品有很強的文學功底,常表達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響,他繼舒伯特之后發展了浪漫主義的鋼琴音樂風格。他慣以數首歌曲組成套曲,以浪漫主義詩人的詩作為歌詞,注重詩的內在意境。作為音樂評論家,他熱情推崇巴赫、貝多芬,贊譽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積極評論,對浪漫主義音樂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響曲6首,序曲,鋼琴、大提琴、圓號協奏曲,弦樂、鋼琴重奏曲,小提琴、鋼琴奏鳴曲,交響練習曲12首,大量鋼琴套曲、聲樂套曲,歌劇;他的論著有《論音樂與音樂家》等。
他的藝術歌曲繼承了舒伯特的創作傳統,進一步豐富了鋼琴伴奏的表現方法,注重選擇富有詩意的歌詞但更注重歌詞的選擇,并力圖滲透到詩歌的靈魂深處。用音樂細膩的表達詩意,鋼琴伴奏與聲樂部分的地位是平等的。歌曲的前奏、間奏、尾奏都根據詩的意境精心安排。因此,舒曼有"詩人音樂家"的美稱。
舒曼杰出的大提琴作品主要創造在19世紀,他的作品——主題輝煌,浪漫并充滿激情,熱情并傷感。這些作品都被收錄在音樂藝術寶庫,也是很多演奏家點綴舞臺的經典保留曲目。在學習舒曼的大提琴作品時需要注意富有想象力的內容,結構形式的邏輯,題材作品的起源,演奏的技巧,指法,運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