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可以對比打音與疊音共同點與不同點,波音與顫音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了解這些對于掌握這幾種常用技巧是很重要的,可以指導自己的練習,不至于走彎路。
以上幾種技巧它們的共同點是速度比較快,那么對手指的要求就是要快速、準確而富于彈性,顫音還要求均勻、連貫、持續時間長。
指振音(虛指顫音):是指通過運用手指在音孔上方或音孔邊緣上下連續煽動而產生的音響效果。指振音分為本位指振音與下位指振音,葫蘆絲、巴烏演奏中常用的是下位指振音,即開孔的下方一個音孔(低一個音的音孔)上做連續的手指振動,有人也打隔孔打音。這個技巧不難掌握,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每次煽動不能將音孔全部蓋住,而是僅僅觸到音孔邊緣,通常不超過三分之一;二是手指煽動的頻率不要過快或過慢,需要適度,注意用耳朵去聽,仔細辯別最佳的音響效果。指振音通常運用在有傣族風格的樂曲中,在這種風格的樂曲里,往往在超過一拍的音符上運用指振音,偶爾也用在八分音符上,但較少運用。如果不是傣族音樂風格的樂曲,指振音應該慎用。
滑音:滑音效果是指由一個起始音開始不間斷地升高或降低到另一個目標音出現的音響過程。滑音演奏中手指的運指非常關鍵,一個音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滑動過程,主要靠手指來完成(也需要氣息配合),練習滑音特別要注重過程,因此,一開始只有慢練,手指慢慢抬起或按下(越接近目標音越慢),感受起始音到目標音變化的整個過程,慢慢熟練以后才能將滑音演奏到位,快速滑音時也才有滑音的味道。在葫蘆絲、巴烏演奏中,滑音最常見的是三度滑音,因此,在傣族風格的音樂進行中,幾乎所有的三度連接都可以使用滑音效果(速度不太快的樂段),二度、四度、五度滑音也有使用。
三、運指與音樂的準確性、連續性的關系。
運指的準確性主要是指是否形成條件反射,即某個音應該用什么樣的指法必需相當熟悉,最重要的是手指必需要有彈性(打開或關閉)。沒有彈性的手指在打開或關閉音孔時,總是不夠準確的,或早或晚,因此在演奏樂曲時,總有些力不從心,就與手指的彈性不夠有關。
運指的連續性問題,一般來說是手指持續的、長時間做相同或不同指法的過程,手指沒有練習到位,可能在某個指法上僅能保持一兩次重復,重復的次數一多就會不聽使喚,因此,在某些指法的組合上,盡量反復做練習,用大量的練習來穩定自己的運指動作,這樣才能保證在樂曲中遇到相同情況時不至于反復出錯。
手指練習總的來說比較枯燥,希望大家合理安排時間加以練習,這樣才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整體演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