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若如
(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一、 做好少數民族的聲樂教學工作
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共同推動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
我國有56個民族,少數民族有一億多人口,分布在全國各地,當前,民族地區的社會文化藝術事業顯著進步,各族群眾的思想道德素廣、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少數民族文藝專業隊伍人才輩出,不斷壯大,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明煥發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在現階段,對我們少數民族的文藝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更高的要求,因為,這對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少數民族的聲樂教學工作,是少數民族文藝事業中一個組成部分,優美動聽的少數民族歌曲,飄蕩在全國的各個角落,許多各族民歌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影響很大。中國少數民族的歌曲正在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走進世界人民當中,為世界人民喜愛、稱頌,使世界人民更好地認識、了解中國,喜愛中國。所以,做好少數民族的聲樂教育工作,是我們每個少數民族聲樂工作者的重要職責。
二、少數民族聲樂大賽
為了展現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這些年來,我國舉辦了多次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大賽。在以往舉行過的聲樂大賽上,參賽選手所屬的民族多、地域范圍廣、水平高,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少數民族聲樂人才,這對于繁榮和發展少數民族聲樂藝術,促進少數民族聲樂人才成長,推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加強民族團結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民歌演唱風格各有其鮮明的特色,比賽既是各民族演唱風格的展示,又是一場聲樂實力的較量。縱觀歷屆比賽,大多數選手都十分重視聽覺與視覺藝術效果的統一,能較好地把濃郁的民族風格與訓練有素的聲樂技巧融會貫通于演唱之中,充滿強烈的民族特色和清新的生活氣息。賽歌手認真、熱情、充滿民族情調的演唱,與富于少數民族特色的表演、服飾融為一體,像一幅如詩的畫,似一首如畫的詩,體現出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的水平,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少數民族歌手的綜合素質有了新的提高。
三、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歌曲
(一)少數民族最愛唱歌
少數民族的歌是非常豐富多彩的,不但品種繁多、風格各異,而且演唱方法獨具特色,每個牧場、每座村落,都有優秀的民間歌手。他們的演唱活動在農村、牧場、城鎮,是文化活動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地區被譽為“歌舞的海洋”,許多少數民族被稱為“歌的民族”。從教后的三十年來,我到過西藏、內蒙、寧夏、青海、甘肅、湖北、貴州、四川、云南及東北滿族自治縣,學習過民歌,演唱過民歌,調查過民歌,并且對許多民歌進行了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