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強民族聲樂的理論建設,提高在媒體界話語權,形成輿論引導的新格局
目前,我們的教學實踐發展較快,成果豐碩,但是聲樂理論的建設卻相對滯后,分薄弱。我們的教學成果不能得到及時的梳理和總結,嚴重影響我們聲樂研究成果的傳承和發展,而且對構建中國特色的聲樂學派也十分不利。與之相應的是,我們在^樂領域和媒體界缺少話語權,當民族聲樂的發展受到破壞或聲樂界出現不正確的輿論時,不能及時聲明、糾正,給我們的聲樂發展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我們在注重聲樂表演人才、聲樂教,人才的同時也要注重聲樂理論人才的培養,實現聲樂藝術實踐與理論攜手并進。同時要堅持真理,引導聲樂界積極開展健康的音樂批評,爭取媒體界的話語權,形成正確輿論引導的新格局。
三.發展目標:中國民族聲樂走向世界舞臺,我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胡錦濤主席七一講話中指出:要著眼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形成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對稱的文化軟實力,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2011年的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首次以文化為核心進行討論,并且提出了新時期關于文化發展的方針政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這-決策為我們民族聲樂藝術的科學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
1.民族聲樂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聲樂"階段
民族聲樂就目前的發展來看,整體狀況比較好,觀眾對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的民族聲樂反應良好,也都比較認可和喜歡。我們走的聲樂道路適應面很廣,既能唱外國作品又能唱中國作品,還能唱傳統民歌,藝術歌曲、音樂劇選段以及流行歌曲等,為了創造這種聲樂藝術,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打破了原來的禁錮,使得聲樂藝術有了現在的繁榮景象。但是,我們不能滿足現狀,民族聲樂應該向新的階段發展,我本人認為這個階段應該叫中國聲樂藝術階段。
有人可能會問"中國聲樂"藝術階段與"民族聲樂"有什么區別?我的看法是這樣的,中國幅員遼闊,民族多,地域廣,聲樂藝術種類豐富,涵蓋多個民族、不同地域、多種風格的聲樂形式,在演唱方式上也豐富多樣,包含戲曲、曲藝、民族、原生態、美聲、通俗、以及音樂劇等多種演唱形式。而現階段,"民族聲樂"這個詞在大家心目中印象比較深的主要是漢族民歌,很少包含少數民族的歌曲,但是我們有五十六個民族,漢族民歌只是中國民族聲樂的一隅,"民族聲樂"這個詞有了特指后,這個概念在大家的心目中就變成了狹義的民族聲樂,不能完全涵蓋中國民族聲樂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因此要有一個具有包容性更強的命名來概括我們的聲樂藝術形式,我本人認為"中國聲樂"這個命名具有更強的包容性,相對于我國當前的聲樂形式而言更科學、更恰當。
2."中國聲樂"的發展方向一構建聲樂學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新時期,我們不僅要“振興中國聲樂藝術,構建中國特色聲樂學派”,而且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最終要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中國聲樂藝術發展的新局面,"走向世界,唱響國際舞臺"。
其布厄,是傈僳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語“其”是弦子,“布厄”為傈果,意即圓筒形的弦子。又...